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初看这句话,只觉是禅宗的打机锋,甚至有点俏皮话。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发现这句话来形容人认知由浅入深的变化的过程还是挺形象,挺贴切的。
我们都知道屈原的故事:多次忠言劝谏楚王的屈原非但不受重用,反因谗言所害,被长期流放。当秦将白起率兵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万念俱灭的屈原自投汨罗江而死。我们的历史上也不乏这心系家国而慷慨赴死的文人,比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比如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初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心潮澎湃,十分感佩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后来一年年的虚度,当再次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也不禁有了新的思考,甚至对之前的看法有了怀疑,正如屈原在汨罗江畔和渔夫的对话: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这样的牺牲是否毫无意义? 为何不能委曲求全,为何不能与敌人虚与委蛇,为何不能留下有用之身,以图来事?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而且历史上也不乏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东山再起的例子, 似乎这样才是真正的大勇。 这样的看法曾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认为见人之所未见而沾沾自喜。
也许是一些东西真正的沉淀了,现在又有了新的看法,这些慷慨赴死的英雄,他们何尝不知忍辱负重的道理,他们怎会没有逃跑的机会。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是他们傻么? 非也,他们在捍卫自己的信仰 !坚贞不屈,从来不是只写在纸上的说教,如果人人都选择“委曲求全”,还有谁会相信这种精神,还有谁会为了家国而置生死于度外?正是这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英雄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