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在最近几年流行了起来,很多人可能都会认为断舍离就是简单的扔东西,就是丢掉家里的废弃物。
其实不然,真正的断舍离更是一种人生准则。只有做到真正的断舍离,我们才能过上理想的极简生活。
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断舍离呢?
今天给大家带来日本山下英子的著作《断舍离》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仅要做到对生活物品的断舍离,更要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我们才能走上怡然自得的生活道路。
什么是断、舍、离?
断=斩断物欲
舍=舍弃废物
离=脱离执念
不要轻易的入手物品,放手不需要的东西,使得人、事、物之间不断的新陈代谢,这就是人生中的断舍离。
山下英子说:那些无法放手的人大致分为三类:
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
想想看你是哪一种类型呢?
我们要真正做到断舍离,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断舍离,就是对我们在对家里的杂物进行清理时,那些不愿意收拾整理的旧观念、旧思维进行拆除和更新。
要做到观念上的断舍离,我们要做到三点:
1、认识现状
就是把家里的衣橱、抽屉等所有的收纳容器全部打开,让平时所有看不见的物品都展现在我们眼前。
让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家里的究竟有多少东西。
2、停止自我否定
很多女生将自己定义为:我就是一个不会整理的女人
主要就是因为她们把整理家务当成是自己理所应当要做的事情,把会不会整理家务理解成是自己的能力问题。
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摆脱这种自责型的思维倾向,不再去自我否定,才能真正实现观念上的断舍离。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我们不能为了收拾而去收拾,那样不是我们真正心甘情愿的,而且被迫自己去收拾,很容易造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
我们要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理想生活空间,要进行怎样的生活。
这样才能给我们足够的动力去实现断舍离。
山下英子老师还为我们整理归纳出五大整理法:
三分法、7·5·1 法、1 out 1 in 法、One touch法、自立、自由、自在法
这套方法不仅适用于物品的整理,也适用于其他人、事、物
法则一:三分法
“三”是一个充满着神奇的数字,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直接道出“三”的含义。
书中山下英子指出把物品按照大、中、小分类法,省时省力,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类,灵活度极高。
而且收纳上的分类思维方式还可以用到工作中,从而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法则二:7·5·1 法
这个法则是指我们要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大致估测,把收纳空间分为7成、5成、1成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这个法则在家庭物品整理上,重在强调留白美。
我们常说的“话说三分留七分”,大抵如此
法则三:1 out 1 in 法
这条法则指是我们要遵循“进一个,出一个”的原则,例如,我们想要新买一件衣服,就要先把之前的一件旧衣服清理出去。
法则三不仅适用在生活用品的整理,而且在人、事方面也是极为重要。比如说,在感情上,我们需要正式分手了之后,才能继续谈恋爱,而不是脚踏两条船。
法则四:one touch 法
此法则强调的是一键式取法,就是物品打开、取出都要非常的方便快捷,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太麻烦
法则五:自立•自由•自在法
这条法则主要强调物品摆放的状态,我们要让物品“立”起来,对于一些不能“立”的小东西,我们就让它自在滚动。
“物如其人”,物品的摆放方式也反映了主人的生活方式。
以上的五大法则,不仅可以用于物品整理,对于我们的欲望管理、目标管理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以后都能用到“断舍离”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宽敞明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自在、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