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万物勃发。在“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档口,我们当以“早春润才”为契机,抢抓乡土人才培养引进的“黄金期”,精心“栽树育林”,通过厚植发展沃土、精准滴灌赋能、搭台助力唱戏,让人才之“树”傲立广袤田野,长成郁郁葱葱的“人才森林”,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善聚众流,方成江海。乡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金种子”,要厚植引才聚才沃土,坚持求贤如渴、海纳百川的原则,不拘一格降人才,制定出台惠才政策,完善聚才留才机制,积极拓宽引留渠道,吸引更多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回乡发展,引导工匠艺人和“土专家”“田秀才”扎根乡村,分门别类建立乡土人才资源库,充盈乡村人才“储水池”。探索乡土人才“一对一”服务模式,健全领导干部联络乡土人才工作机制,经常开展专题座谈会、茶话会以及走访慰问,定制“专享服务套餐”,靶向跟踪对接人才需求,在就业创业上提供“点对点”帮助服务,用真诚实意留住人才。打造唯才是举、开放包容、公平公正的“强磁场”环境,优化乡土人才考核评价工作,鼓励敢闯敢干、大胆创新,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推动乡土人才大显身手、各展其才。
乡村振兴的关键,以育才为先。为乡土人才“充电”赋能,核心在于精心培育。要围绕发展走向、岗位需求、人才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乡土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分梯次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研修培训,把“精准滴灌”贯穿乡土人才培育始终,坚持乡村振兴所需、产业发展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培育什么样的人才。注重“内训+外培”双向发力,依托农技学院、培训基地、科研院所等载体,邀请专家学者、科技特派员到乡村现场“把脉问诊”,针对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专设课题,采取理论讲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等方式,为乡土人才“传经授宝”。此外,组织乡土人才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拓宽视野思路,丰富农村经济发展的“工具箱”,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合理用才方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能。乡土人才既是乡村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也是乡村治理的“智囊团”,只有整合利用好乡土人才资源,才能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要完善组织“搭台”、人才“唱戏”的用才机制,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行动规划的“大盘子”,加大政策支持、项目帮扶、资金保障等扶持力度,创建农村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真正把各类乡土人才管得好、用得活。要做好乡土人才的“园丁”,时时为他们修剪枝叶,制定相关方案和评审标准,强化职称评比、技能比拼,合理丈量、精准用材,让人才在乡村破圈出彩。同时鼓励乡土人才做好“传帮带”,以“师带徒”方式提点后辈、培养新人,不仅破解本土文化、技艺“后继乏人”的难题,也推动乡土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