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素材,推动生长内驱力
——读王君老师“意象铺排艺术”写作指导课
七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9期,推出王君老师向《土地的誓言》学“意象铺排艺术”课堂实录,四个板块呈现清晰的层次感,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循序渐进地提升。王老师巧用“成都”特有的美食、网红打卡地、人物、生活方式、诗词等资源,以学习“意象铺排艺术”为核心,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习得方法,课堂作品生成精彩。
结合学习感悟,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由教材的1+x拓展训练
课堂上,王君老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核心价值,开展文本拓展活动。整堂课上,王老师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对象,内容涉及既有古诗文《天净沙.秋思》,也有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还有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有影视剧和朗诵的视频片段等,从形式和内容上,让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意象铺排艺术”的魅力,先后呈现《土地的誓言》《天净沙.秋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改写文字,组织学生比较阅读,着力强化“意象铺排艺术”表达技巧,尽量避免名词的堆砌、短语结构的单一组合、句式整齐等问题,巧妙化解写作指导方法的硬性灌输,给学生搭建写作的有力支架。
二、层进式的课堂结构
在课堂四个板块的活动中,王君老师不断深化对“若爱,深深爱;若写,深情写”标题的解读。三个创写活动,从“密密写”到“生动写”再到“灵动写”,学生思维训练呈现层级式提升。这既是课堂结构的层进,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层进。三个阶段的写作,从学生的反馈结果看,有效达成了学习“意象铺排艺术”写作的课堂目标。
此活动设计,王君老师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意象铺排法”化解为三个小目标,借助教材资源,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训练学生从词语铺排密密写,短语铺排生动写,句段铺排灵动写。在写作过程中,逐一训练,目标明确,看得见学生写作能力成长。
三、驱动学生写作内驱力
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教学法,总是用激情点燃课堂,让学语文妙趣横生,写作文其乐无穷。她非常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课堂上,她总有很多“金点子”,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内驱力被调动,期望值大,学习动力就大。
板块一中,王君老师借助教材《天净沙.秋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让学生感知铺排,直观清晰。又借助《土地的誓言》中两个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密集的名词意象,感知词语给情感带来的巨大冲击。再配上《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受审时台词里提到的地名和特色饮食,名词的密集排列扑面而来,让学生从情感上一下子对名词的密集排列就是“意象铺排”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是整体上情感驱动。
创写一活动中,王君老师组织学生以“想起成都,我就想起——”这个句子填空。学生分别从美食、特色经典、人物、生活方式、诗词等角度完成填空。王君老师顺势总结“同学们,这就叫作‘若爱,深深爱;若写,密密写’。当我们的词语铺排到丰富和壮观的时候,内心的爱就会被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到这里,学生正在为密集的写作兴奋呢,老师突然又提高了写作要求,原来仅仅排列名词还不足以形成铺排的艺术。那如何才算铺排艺术呢?自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写作的驱动力,原来,王君老师想让学生明白只有名词铺排,给人的情感冲击不够强烈,还需要给名词加上一些修饰词,这样做,每一个意象有鲜嫩、饱满、灵动起来。
创写二和创写三活动中,王君老师通过改动教材,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从短语的铺排、句段的铺排,围绕训练点和注意事项,依次引导学生完成写作。
王君老师说:“好老师是陪伴学生写作,而不是逼着学生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老师写作认同,在老师的点化中,学生文字渐渐完善、丰美起来。写作有了成就感和愉悦感,写作的热情和潜能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写作体验在学生心灵扎根生长,这是王君老师和学生共情的教学智慧,更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
另外,王君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的点评,也是推动学生成长内驱力的关键。针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写作,王君老师的点评既肯定鼓励了学生,又给予简明扼要的方法点拨,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深深爱”“深情写”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
反观自己的课堂,总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王君老师的“米”不就是从一篇一篇的文本中来吗?为什么学生到了别人的课堂就有了生活。关键问题是自己不是“巧妇”,总是忽略了教材中那些最有用的价值资源,更没有调动学生的自我驱动力。
“用教材教”“推动学生成长内驱力”,切入口小一些,一点一点训练起来,积跬步,方能至千里。阅读课如此,写作指导课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