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焦点化第281天 我们还会有新的模样

暑期约练21次挑战第2次

今天早上完成了我本周的第二次约练,我是来访者,W老师是咨询师,Z老师是来访者。

以前约练我当咨询师比较多,久了就感觉很累,单一的视角也让我有了停滞感,对约练也有点失去了热情。这两天的咨询我都是当来访者,角色的转换让我好像从一个俯视者走到了一个仰视者的角度,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看到的东西。

首先,倾听后的反馈很重要。

如果把咨询过程比作一棵树,咨询师的视角看到的是树冠、树叶、花朵、果实,他可能能看到最美的花、最大的果实在哪里;而来访者的视角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棵树的树干粗细,是否有疤痕,以及是如何向上延伸到树冠内部,然后分枝发杈,撑起一片荫凉的,他知道哪里可以照进阳光,哪里最凉爽,甚至他能观察到树的根部土壤是否肥沃。

SFBT主张咨询师要在来访者的参照架构内工作,我的理解就是咨询师要清空自己,走进来访者的思维脉络。咨询师有没有真正理解到来访者,来访者是最清楚的。每一个来访者走进咨询室之前都奋力挣扎过、努力过,有成功、有失败、有迷茫、有期待,他期待有人指明方向,也期待有人赋予力量。来访者的力量不是咨询师给的,而是藏在他讲述的故事里,每一次的挣扎都付出了努力,他的潜意识里渴望得到肯定。咨询师及时的肯定,真诚的共情会赋予来访者勇气和力量。

如果咨询师没有从来访者的述说里发现来访者已有的尝试,而是急于与来访者探讨要如何改变,会让来访者感觉自己以前付出的努力都没有价值,讲了半天都白讲了。那种泄气、沮丧可能会让来访失去探讨下一步行动的欲望。

二,锁定目标,不忘初心

目标是指路的明灯,既能导引方向,也能激发资源。当事人关注、在乎和想要改变的地方就是目标,要正向、所欲、具体、可行。其中“具体化”可能难度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目标的好奇三问就要派上用场了。

比方说来访者说“我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第一步:动机怎么问?如果来访者一上来就给我们讲了很多,我们就不能机械地问对方: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期待呢?对方会很不舒服:合着我说半天你都没听懂啊。我们要在摘要、复述,提炼出对方的困扰后,向对方澄清确认:我从你的话里听到……是这些考虑让你产生这样的期待吗?第二步:好处怎么问?孩子好好学习会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一样呢?第三步:表现怎么问?好好学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不迟到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完成作业、有良好的学习计划……在你提到的这些方面,你首先要探讨的是什么呢?

目标确定之后,挖掘资源时咨询师要随时梳理谈话内容与咨询目标的逻辑关系,如果终点是北京,无论是坐火车、坐高铁、骑车、自驾还是乘飞机;无论是直达,还是要绕行,最后都要奔赴北京去,不能走着走着就散了、走着走着就忘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也适用于这里。

三、深挖关键点,不要浅尝辄止

当来访者说不清楚已有改变的点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场景还原,引发来访者思考,也可以设为观察作业。遇到有价值的点,咨询师不要轻易放弃,要深挖一口井。

四、有问题就有成长

参加约练的W老师和Z老师都是非常认真,学习力很强的老师,讨论环节两位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对一些知识点做了梳理,加深了理解,也增加了我们继续坚持学习、坚持约练的信心。记不清是哪一位哲人了,他评价一位很有名气的人说:他就这样了,不会再有更大的成就,因为他已经提不出问题来了。

我们还有很多理不清的问题,所以我们还可能有新的模样,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