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忙项目上的事,每天要接无数个电话,要确认很多个细节,要跟进各方的进度,要协调多重的关系,涉及到上下、左右、内外方方面面的沟通,让我意识到“我以为”这个主观臆断是个大问题。
举两个例子:
某天,合作方发来一张图片:这是我们的设计,您看看?
我一看:嗬,从风格到文字,完全与我们项目不搭,尤其是文字,还错的。
遂问:这个设计是怎么考虑的?怎么会出现这个文字?
对方答:是觉得不符合公司调性吗?我们来增加公司元素吧,马上改,稍等发您。
态度确实很好,但并没有get关键点。
于是我打电话过去,想沟通得更明确一下。但沟通的时候,对方却反复说:哦,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以为是……
听着他的话,我心里的潜台词是,你以为,你觉得,那客户的意见呢?
另一个例子:
某天,跟同事沟通工作,询问某件事的进度。对方回:我已经完成90%了,明天就交给你。
我惊讶:明天就可以交?你是资料已经收齐了,创意形式都想好了,就只等最后呈现了?
对方很笃定地回:对啊。
我好奇:那你跟我说说到底收齐了哪些资料?
对方说:我还没核对,基本差不多了,别人跟我说都交齐了,我马上核对。
结果核对完,告诉我:还差谁谁谁的,我以为别人已经交齐了……
你看,又是“我以为”……
02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当你说出“我以为”的时候,就意味着你错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般这个时候,我们通常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先入为主,二是思维惰性。
回想一下,是不是当跟别人沟通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很容易很主观地觉得明白了、懂了,就是这么回事,而没有再去主动的追问一下:到底是不是我所理解的这样?
你有没有在内心里反问过自己:我真的懂了吗?还是只是我以为的懂了?
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很多之后,我们很容易自以为是,这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你在连基本的任务、结果、产出等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行动了,结果最后发现南辕北辙。
就好像跑步一样,连终点都还没搞清楚,就开跑,最后绕了一大圈,发现自己搞错了,走了很多冤枉路。或者一开始虽然搞清楚了目标,但跑着跑着被别人带跑偏了,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还在错误的路上跑得很拼命,殊不知却越跑越偏。
从这个角度来说,前期沟通、过程沟通,反复多次沟通都不为过。因为沟通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地拉齐双方认知的过程,是信息同步的过程,更是及时纠偏的过程。
但很多人习惯性一听到什么立马开干,过程也不沟通,结果最后出来的一个结果完全与预想的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种就很头大了。
03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供参考:
第一,向前一步,多想、多问、多沟通。
不确定的地方多确定一次;不明白的地方多问一下,主动向前一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因为任何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损耗,对于模棱两可的事情,一定要多思考、多询问、多沟通,这样拉奇双方的认知。
第二,多换位思考,多理解对方。
这种理解不是说理解对方的辛苦,而指的是反复思考,真正理解对方所表述的内容。这感觉就像做阅读理解的题目一样,读了题目,真正理解了意思,才能解出正确的答案。
与人沟通也是一样,先弄清楚对方说的东西和我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东西?两者理解的是不是在同一层次?我知道的对方是不是知道?这样,真正明确双方是处于同频的状态,最后出来的成果才会是大家都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