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有基本的、正常的、初步的精神教育,对于此生的自然中阴提供完整的精神训练,关于心的主要词汇。
它的基础是“三种智慧工具”:
听闻的智慧、思索和反省的智慧与禅修的智慧。就是闻、思、修三慧。它可以唤醒我们的认识真性,发掘我们本来面目,无我智慧的喜悦和自由。
关于自我和我执
我们常常被虚假的妄执的身份的“自我”迷惑,完全没有了解自己是谁,然后不惜任何代价,执着一个拼凑和替代的自我影像,那个善变而冒牌的自我,持续地去改变以维持它的存在。
自我,是我执,不断执着“我”和“我所有”、自己和他人的虚妄观念,以及因而产生的概念、思想、欲望和活动。
本质上说我们执着的对象,就是不可执着。而我们之所以这么执着,是因为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生命深处,自我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我们在这个令人焦虑的认识里产生着我们根本的不安和恐惧。
自我和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们对于丧失控制和未知事物的恐惧,绝大部分是自我在作祟。
在你的生命里,一直有两个人活在你身上
一个是聒噪、要求很多、歇斯底里、诡计多端的自我,另一个是隐藏的精神生命,它宁静智慧的声音,你偶尔才会听到或注意。当你听了越来越多的教法,思索它们,并把它们融入你的生活,你的内心,本有的抉择智慧,也就是具分辨的觉察力,会被唤醒和加强。
这时你将分辨什么是它的指导,什么是自我的各种嘈杂和迷惑的声音。带着这种光辉和信心,你的真性就开始回到你身上。
无我的原则
无我的原则并不是说原先有一个自我,然后用佛教去扫除它,而是一开始就没有自我。体悟这点,才能称为“无我”
发现无我智慧的自由,方法就是闻、思、修。一开始要反复听闻修行。在听闻教法的时候,它会不断地提醒我们本来就具有智慧的本性。
闻
在听闻教法方面,铃木大拙禅师说:如果你的心是空的,就可以随时准备接受一切。它是开放的,在初学者的心里,存在这许多可能性;但在专家心里,却只有很少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以宁静的心来听,尽可能不受预存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教法的真理可以贯穿我们,生死的意义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晰。
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说:
你听得越多,你听到的就会越多;你听到越多,你了解的就会越深。
思
思是第二个智慧工具。当我们思维教法,它就会逐渐渗透我们的心流,充满我们内心的生活经验中。当思维慢慢展开变得更丰富时,我们将知识层面了解的东西,从脑袋带入心理,日常事务中也就开始反映教法的真理,而你也会越来越微妙而直接地去肯定它。
修
智慧的第三个工具禅修。
在闻思后通过禅修把智慧付诸行动,运用在日常生活所需。
我们的文化缺少的是专注和丰富宽广的心境,唯有不断地禅修才能达到,也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和发展智慧。
精神的旅程是一种持续学习和净化的旅程。当你知道这些你就会变得谦虚。
西藏的谚语说:
不要把了解误以为证悟,不要把证悟误以为是解脱。
对于传统,它强调最伟大的成就需要最大的耐心和最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