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自我内耗的来源往往都在于对自己的不了解。人若想改变,前提是认识自己。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能解救自己的人,只有自己。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人们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在儿童时期和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上便奠定了基础。在婴幼儿时期,身边的大人就像是怪物一样,如此高大威猛。我们的生存本能会促使我们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自己免于受到危害。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这套防御机制,它会伴随我们一生,即便人到中年,有时可能也会无意识的运用这个工具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了解三个自我状态和四个坐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活得更加真实。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代表了人格的结构。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这三幅人格面具,不仅拥有,我们还能自由地选择性佩戴它。了解这三种状态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行为和态度背后的本质。
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孩子一样。主要表现较为情绪化,会很明显地表露出喜怒哀乐。会像孩子一样用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来释放愤怒。(排序由强到弱)
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挑剔型父母的表现:爱挑剔、教育他人、指责他人、严厉。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态。也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更好地了解自我。
四种坐标,代表了四种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模式。
①我不好,你好:自卑者模式
表现为低自尊、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用自怜来攻击自己、总爱想过去悲伤和不快乐的事、常常自责、讨好他人、喜欢与父母意识重的人为友。
②我好,你不好:自负者模式、偏执者模式
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推卸责任。这类人常常会占据权利和权威的制高点来对别人评头论足,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喜欢找看似正当的理由来发火,借此证实我好,你不好,证明别人根本上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
③我不好,你也不好:骗子模式、反社会模式
表现为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他人。常常放弃自我,陷入绝境。
④我好,你也好:健康者模式、阳光模式
表现为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人,善于发现彼此的优点与长处,能保持乐观、积极、上进的心态。
我们用头脑去思考,用情感去体验。智商负责帮助我们了解物理世界,情商负责帮助我们了解情感世界。我们需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情商,培养共情能力。高情商能让我们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很高兴,我今天又大步向前走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