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第四章: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在182页提到了“真实性问题情境”,书中指出,真实性问题情境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培养学生未来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素养而创设的、具有“真实性”的问题情境。
为什么标题是“真实性情境”,而不是“真实情境”,根据刘徽教授所说“真实性和真实是不能画等号的,尽管一般而言,真实的都具有真实性。真实性问题情境是‘为了真实’,也就是说它必须包含真实的特征,但是不代表它必须是真实的。” 真实性问题情境它不是“真实”的,但却具有“真实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的内容是“我的动物朋友”。单元的学习最终指向写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中明确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之前在教学时,我一般做法都是“同学们,你们养过哪些动物?我也想认识你的动物朋友,你们能不能用文字介绍一下,让大家也来认识一下呢?”情境相对真实,可是这一情境所起到的作用是,顺利引入如何用文字介绍动物,然后教学写作方法,成文,下课。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教学写作而生,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世界里的问题。可以说,这个情境是属于“非真实性问题情境”,是为了传授专家结论而人为制造出来的。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样一节课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和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呢?书中给了我们答案。书上提供了三个情境。要求学生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向别人介绍你的朋友。如果你没有养过这些动物,也可以就自己熟悉的动物创设一个情境来写。
情境1:星期天放羊回来,发现我最喜爱的一只小羊不见了,我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
情境2: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只好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
情境3:我们家就要搬到外地去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收养我的小猫。
如果尝试给这一教学内容提炼大概念,“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用恰当的语言,从多个方面介绍基本信息和特点,能够让人更快地认识和了解被介绍的对象”是否妥当?如此一来,这些就可以说是“真实性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