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第四章的第三节——整本书阅读研究课。
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教师指导要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指导中的“研读”环节更适合用研讨课的形式推进。一般来说,指向深度阅读或问题解决的整本书阅读研讨课,针对同一本书建议在小学和初中上1~2节课,讨论1~2个关键问题。吴老师认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涉及找到并巩固阅读路径;发现阅读盲区,读出独立阅读难以发现的内容,丰富阅读发现与阅读体验;关注精神成长,让整本书阅读真正引领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三个关键问题也是确定整本书阅读研究课教学内容的三个重要方面。
一、探索阅读路径。
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路径有所不同,探索不同的阅读路径是整本书阅读研究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例如在阅读小说作品集(如《呐喊》)时,可以设计的阅读路径是分类梳理,探析作品主题。在阅读传记作品集(如《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时,可以设计的阅读路径是分层联结,走进精神世界。在阅读散文作品集(如《觅渡觅渡》)时,可以设计的阅读路径是建构图式,聚焦创作主张。总之,阅读路径要体现“贯通”、“联结”的特点。
我的思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贯通”和“联结”的思维,关注内容的“同”与“异”,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真正锻炼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活动。
二、立足阅读盲区
帮助学生看到独立阅读时看不到的内容,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的发现,生成更多的思考,是整本书阅读研究课教学内容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盲区”时,可以从下面三个路径入手:(一)从单一形象到人物群像。(二)从故事情节到文化内涵。
我的思考:由于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的不足,学生的阅读盲区往往是需要透过表象去看到的“本质问题”。因此,引领学生发现盲区,就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价值体现之一。
三、关注精神成长
关注精神成长,不只是整本书阅读研究课的教学内容,也是读书会工作坊共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努力引领学生在书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充分发挥书册的教育价值和引导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借助阅读走向更好的自己。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路径:(一)探索成长的奥秘。通过内容重构策略,通过聚焦相似故事,既可以挖掘故事间的共性,又可以挖掘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成因。(二)找到成长的路径。整本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常常能为学生解决自身问题提供路径和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在第一次阅读过程中找到成长路径,并努力用一段时间“知行合一”,在一个月、两个月或一个学期之后再设计研究课,帮助和引领学生从“知道”走向“懂得”,真正实现自我发展。
我的思考:整本书阅读的人文价值是指向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我们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都是正能量主题的作品。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必读书目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或者说是教会学生获取这些正能量的路径和方法,使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中都能汲取足够的营养,从而获得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