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过半,余额不足,心里难免恐慌,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感慨一下,人活着有啥意义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
昨天难得一见的高朋满座,两张桌子吃饭,总共20人,有点拥挤,有点吵闹,特别是四个六七岁的孩子,吵得头疼。
孩子们有矛盾,大人间自然就有尴尬,妈妈不断的大声吼儿子,老姨不断的维护自家孩子,我确实有些不开心……
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特别不喜欢的感觉,才发现我对童年有那么大的偏见和那么不好的感受。
小学聚会回来,也是同样的感受。我似乎是在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就是为什么我讨厌聚会的根本原因吧。
不喜欢去姥姥家,因为妈妈分不清里外,不懂得维护自家人,除了她以外,别人都懂。
所以那时候姥姥家的聚会,爸爸永远是被嘲笑的那个人,而我永远是被“表扬”的小孩儿。什么“我大闺女最懂事儿,咱不要,给弟弟(给妹妹,给姐姐……)”“你咋这么不听话呢,再这样没人喜欢你”“这孩子太特性”“这孩子心眼子太小了”“这孩子又生气了”……
因为妈妈的不维护,这些话是姥姥家叫个人就能说我的。
后来爸爸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在处理后事的时候,妈妈口中她所谓的“家人”“亲人”都避之不及,就像怕引火烧身一样。
那时候妈妈崩溃了,她什么都不能做。老姨陪了妈妈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家打工了。事故责任还没确定,我每天要跑交警队、火葬场,回到家还要烧火做饭,还要面对妈妈的询问和埋怨,现在想想都很痛苦。
老公甚至求老姨,他说:老姨,你再陪我妈几天吧,打工挣多少钱,哪怕我给你呢。老姨只是笑笑,还是走了。
二舅一直打工,抽时间来看看,发现老姨回家了,他说:小秦咋回家了呢,就差那点钱了,咋不多陪陪呢,她真不应该。
然后他继续去打工了,让二舅妈白天多跑几趟,那段时间,其实挺感谢二舅妈的,她一来我就会轻松许多,因为妈妈有娘家人的陪伴,有人开解了。
一次,大舅带着表妹来看妈妈,顺便“打听”一下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能赔多少钱。正好对方家人到了,交警队通知我们去一趟,我自己去有些心慌,就想让大舅陪着一起去,表妹一听,气愤的马上就要去,可是大舅骂了表妹,大概意思是:咱去干啥呀,咱不去,回家回家。
哪怕正好赶上了,他们也都逃一般的回家了,或许害怕我们没有主意,让他们参与?害怕引火烧身?害怕影响心情?
然后我给三姑打电话,三姑二话没说,开车从30公里外就赶过来了,记忆中他们到的特别快,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家人。可她们是妈妈不承认的家人。
直到现在,妈妈提到三姑,还都是她尖,她心眼多,她占便宜……她不希望我们跟三姑亲。但关键时刻,只有三姑帮助我度过了难关。
当时,我不想要任何赔偿,只想让他偿命,他是我的仇人,他彻底改变了我当时的生活。
我不同意调解,一路从交警队到检察院,再到法院,我强烈的复仇感,被FL打败了——三年以下!全责撞死人,竟然只有三年以下……
奔波拉扯了三个月后,我妥协了,在最后审判前,我接受了调解,因为妈妈还要生活。
从法院走出来,我如释重负,轻松了不少,这三个月的煎熬让我身心俱疲,甚至淡漠了对父亲的哀思。
这种哀思在沉睡了一段时间后,才如洪水猛兽般向我袭来,让我无比悲痛,尤其是那年的除夕夜。
而结案后,妈妈似乎也振作了一些,她发挥了张罗事儿的本领,请大舅二舅吃饭,点了他们爱吃的东西,我记忆深刻的是“卤青虾”,他们吃的很高兴……
唯有三姑情绪不太好,她们一家提前走了。
那段时间,我咬着牙一步一步的走了过来,时隔十一年,回忆起来,历历在目。还是忍不住的抽泣,忍不住的泪流满面,忍不住的记仇。
算了,过去了,都过去了!
过年了,“一家人”走亲访友、热闹团圆的时候,还想这些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