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置的人,和没有位置的人。为组织提供价值,发展自我后包容他人。
遗留的表演和害怕的相处。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没有在家庭里获得合适的位置,出现被忽视,被控制的小孩,无法发展完整的自我,造成讨好和表演,从而无法真正爱自己,下意识的发展自我和表演之间的拉扯使他不能欣赏自己,更无法关注到别人。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台球厅打球,也总是觉得有人在看着你,总是神经紧张的想表现得更好,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无法找到的位置和自我的表演,你永远无法在人群面前放松,无法在人群里思考,所以你就想离开人群,安静的发展自我。对人下意识的抗拒也使你无法再和别人相处,更无法感受到相处的快乐和真实。越不想,越不敢,越不会。一直这样恶性循环。这是个道理吗?
解决办法是慢慢看到自己,去做真实的哪怕是现在看起来有点幼稚的自己。安全状态下的幼稚好过大脑神游,表演,在人群下我经常会感受到,自己像是一副空壳已经停止思考,目光呆呆的看着前面,不会对其他人有反应。是恐惧,是保护,像是蜗牛嗦起壳。是的,躲起来的样子。那是躲起来的样子。大脑下意识的,控制不住的躲起来。这是一种通路
哈哈,现在的我好像一直小蜗牛。所以,,做一些幼稚的事和发呆,是我最后的一层壳了吧
过度模仿是一种扮演,你永远无法成为别人,可以模仿,小心扮演
模仿是我是我,我在学习他的一部分。扮演是你我不分,一瞬间成为其他人。扮演光环扮演阴影,扮演他的一切。我二十岁有个愿望,就是吃遍万达所有的高档饭。现在有机会去吃,吃了很多,还没吃完就开始觉得无聊。虚荣的二十岁,不知所然的二十岁。三十岁也还没有不惑,依然在慢慢长大。意识到位置可以带来安全感,比这些表面的东西更值得付出和关注的,是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身心,时间,精力等等 。留在身边的人,这些都更值得付出,也想知道自己能提供什么价值,能得到多少位置和安全感。我真的能做到吗?抵住风雨,也抵住过去的风雨和那些过去的想法,又想成为新的自己,又要带着过去的自己。
是啊,又要看到真的想法,要在自己多年养成的对人的下意识恐惧和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的清醒之间游走,刚周末已经好像破坏到一段多年的关系了。下一阶段要学会送礼物,学会分享,学会看到别人,也要看到自己,学会表达,也学会闭嘴。好多事,不一定做的好,大概率做不好,幼稚的我还在,发呆的我也还在。纠结内耗都在,下意识的恐惧讨好也都在,那空空的枕头,那不被认可的恐惧。。。
想在家里找到位置,如果不喜欢父母,不喜欢姥姥姥爷爷爷奶奶 姑姑婶婶哥哥,要怎么办呢?其实也不是觉得不懂事,就是没有更好的地方去锻炼位置这个角色了。除了家庭,好像没有地方接纳我了。但其实他们也并不能接纳真实的我。扮演的我被接纳了。所以讨厌他们吧。可惜找不到更好的家的替代品,所以觉得慌张
你说,没找到彼此接纳的朋友,还是因为见的人太少了,自我暴露也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