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殷晋安(殷景仁)是隐仕殊途,抱负不同,势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诗着重表现了诗人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怀。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陶诗直率性格与平实语言的高度统一,人格美与艺术美的完好融合。
(序)殷先作安南府长史掾(yuàn),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原诗】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析评一】这首诗作于陶渊明四十七岁,在移居南村的次年。诗中着重表现了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怀。
诗的前八句全是回忆,通过一见定交、知心长谈、为邻从游这三件事写出了诗人与殷景仁之间的深厚友谊。句句是实话、字字系真心。友人殷景仁要分手了,陶渊明思绪万千,回忆着过去。他觉得殷景仁是一位热情的朋友,没有经过多久的交往彼此就熟识了。诗人没有采取自然主义的手法,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罗列一堆友谊交往的现象。经过选择的这三件事是有分量的,写出了殷景仁的性格、心灵和情怀,使读者也能感觉到殷景仁是一位热情坦率的朋友,情操高尚的志士。
“语默自殊势,亦识当乖分。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笔锋一转,不显山不露水地说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话句:“朋友,纵然你我友谊不薄,但是人生的目的与归宿不同,我早已料到咱俩早晚会分手。没想到你我分别的事已经来到,就在今年的春天。正好在此分别之日,老天为你作美——温煦的西风飘飘然为你送行,天空云朵悠悠然祝你一路顺风(话中含深意,滋味待品析)。可惜啊,你去建康就任,我在庐下隐居,隔山隔水千里外,再见面言笑难有良机。你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不适宜隐居被埋没;隐居于江湖的大多是像我这样的贫贱人。但愿你今后经过此地顺便来我这,朋友之间嘛,还是要心存怀念,勿忘故人。”
诗人在回忆的时候,心情是愉快的,诗的情调是欢乐的。当诗人结束回忆的时候,欢乐的情绪消失了,这倒不全然是因为诗人想到了离别,为一种离情所痛苦,更深的原因是诗人对殷景仁的出仕不那么赞赏,甚至感到遗憾。他猛然发现句:殷景仁尽管是自己的好友,但各人的人生道路毕竟不同。诗人要归隐,友人要出仕。仕与隐,背道而驰,这会造成朋友之间的分手,也会影响友谊的发展。知心的朋友应该是志同道合的,现在却仕隐异路,志不同道不合,一仕一隐,实在是个遗憾。这种遗憾的心情遣于笔端,诗的情调自然就变得低沉了。“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多么遗憾!
由此可见,诗人做人的准则是别人动摇不了的。殷晋安是一位官迷,他也看出来诗人是一个不凡之人,不知多少次地劝说诗人与他志同道合、出仕为官,以享人间的荣华富贵,即走一殷士大夫之路。而诗人在他的侃侃诱惑面前,巧妙应对,不为所动,坚决走自己选定的路。“深情厚道,绝无讥讽意”(见吴菘《论陶》)。渊明待友是大度而平易的,诗中虽明言二人抱负不同,取舍相异,但也不以自己的好恶强人之难,友谊仍在。
这首“赠别诗”,不同于其他赠别诗,它不是只写依依惜别之情或者说一些客套式的矫情话。全诗无一字之“虚”,整篇显示的是一个“实”字——实心实意实情、实事求是地讲“实话”、表“真心”!实的内核是“真”,真的外表是“实”。真与实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这就是本诗的最大特点。
这首诗内容是丰富的,可以看见诗人的欢乐,诗人的遗憾,诗人的牢骚,诗人的离情别绪。诗的情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始而欢快,继而低沉,令人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