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臻10.7
数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天赋的,现在这个班的很多孩子在做数学难题的时候啊,那可真是愁人。就盯着题目,完全没思路,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搞起。就像那没头的苍蝇似的瞎转。可等老师讲解分析以后,就会说“哎呀,我咋这么笨呢?这不就是忘了这个条件嘛,这么简单,当时咋就想不到呢?下次肯定会了。”
可实际上呀,到了下次考试,换了一道新题,得,又傻眼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就拿现在学的分数除法和比混在一起的应用题来说吧,没做出来的时候,感觉这题简直就是个“大怪兽”。等老师过来,画上段图,找准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感觉这题也没多难啊。那问题可就来了,为啥老师没讲之前,学生就想不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解题思路就像那断了线的风筝,找都找不到。
其实啊,数学题按难度来分,就两类,第一类呢,简单,就是用那些公式、套路、模型,往里一套,答案就出来了。这没啥好说的,就像走一条平坦的大道,没啥弯弯绕绕。
可第二类题就不一样了,这类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得动脑子想一些书本公式里没有的东西,才能解出来。这就好比走在一条荆棘小路上,得自己想办法披荆斩棘。要想做好第二类题,光熟悉公式可就不够,还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独立思考,得找到解题的那个切入点。
这可就要求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有很深的理解,而且基础知识得扎实。那些有知识积淀的学生啊,给他一道题,他就像个小侦探似的。通过分析题目里的一些条件,就能把他脑子里的知识网络给激活了。就像点燃了一串鞭炮似的,产生连锁反应。然后啊,他就能无意识地、特别快地在自己的知识宝库里检索,匹配出那些解题的关键信息。再把这些信息组合起,就能把问题解决了,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对这班学生没什么期待的,就希望能把第一类的题做出来,我就很满意了,我认为学好数学一定要舍得花时间,一定要有死磕到底的精神。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就没有这个劲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