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质数》教学反思

        在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找质数》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个数规律来认识质数与合数.课始我先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思考不同数量小正方形能拼出长方形的个数,进而写出各数的因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性较高,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数字因数的个数,逐步发现规律,归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操作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

课后检测


拆数,拆质数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过于关注拼摆的形式,而没有深入思考与因数个数的联系,导致在归纳概念时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在概念总结环节,我对学生的引导稍显过多,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表达和总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课学习结束,部分学生在判断较大数字时,容易混淆概念,尤其是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之间的关系,出现错误判断。

为了深化理解,我在第二课时上制作了包含不同数字的表格,将数字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填写。引导学生观察每类数字的特点,对比质数与合数的因数个数差异,奇数与偶数的个位数字特征等。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清晰地区分这四个概念,避免概念混淆。同步设计学生最爱的游戏活动,及时巩固应用。“数字卡片分类游戏”——给每个学生发放写有数字的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概念(如奇数),持有对应数字卡片的学生起立并说明理由。通过这种互动性强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 。


对比分析,深化理解

     学习数学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用,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密码设置(可利用质数的特性)、班级座位安排(涉及奇数偶数的分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后续教学中,我将加强对易混淆概念的专项训练,通过典型例题分析、错例辨析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增加更多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