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学界认为商朝为: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君主仲丁时,商朝的国都开始了频繁的迁移。至盘庚时,又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 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商先王宗庙所在的商国旧都商邑(今商丘)的尊称 ,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甲骨卜辞、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尚书》《史记》等文献称呼商朝为“殷”,这两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元明时代的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 ,在先秦文献中,《尚书·召诰》用“大邦殷”称呼商国。然而,在已知的出土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
然而,真实的华夏文明史有殷朝而无“商朝”,“商朝、商代”替代殷朝殷代是人为的改朝换代!
考古发掘出土的“殷”的甲骨文字、金文很多!(见图一)
考古地上地下的资料吻合互证夏殷周才是历史上三代的正确断代。
殷代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殷商史里记录有商侯、殷侯,但没有商代,只有殷代。
如:“高辛氏之世妃简狄,见玄鸟衔卵而坠,覆以玉筐。简狄先得而吞之,生殷始祖子契。
(契)首为尧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
子契后,十三世,生主癸。
主癸生汤(唐)。
商国(唐)侯将奉天命而放桀,遂有天下。
商(唐)汤得天下后改王号为殷。
以上文字记录已明摆了说——尧王天下时,任殷契为“火正”,帝舜赐“商地”为其封地为方国(即尧舜王时,契为侯,商为封邑。“商”是方国之名不是王朝,故不能称“商代”、“商朝”)。
尧后,天下王业又历经“虞”(舜)、“蜀”(禹)、“夏”三王朝……至契后裔商(唐)汤打败“夏”桀,(契及契后裔)殷族才摆脱“国、侯”的身份,成为王天下之主,同时也把“夏”王号改成“殷”王号。
所以说,尧、舜、禹和夏王统治天下时,契及其子孙,只为“侯、国”,殷人居于“商”封地既称殷人也称为商人。直到汤打败桀,推翻夏王朝而建立新王朝——殷!(故汤王天下后的王朝称为殷王朝或殷朝,而这个时代应称为殷代;故“商朝”、“商代”的称呼其实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史上有载:子契之后,商侯、殷侯的记录,见于传统史学。
如:夏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夏少康十一年,(少康)使商侯冥治河。
夏少康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夏康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子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殷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
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夏帝孔甲九年,殷侯复归于商丘。
夏帝癸(一名桀)十五年,商(唐、汤)侯子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十七年,商侯使伊尹来朝;
……
三十一年,商(唐、汤)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
所以说,商国、商方、商侯、商人可以有,王天下的商朝、商代则没有,因为考古地上地下资料足以证明有殷代而无商代,殷代更不是谁想改谁就能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