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这是联合国2018年《全球幸福报告》公布的。芬兰独特的教育,绝对是他们的一个幸福因子。他们在世界群体中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他们的教育指向说明了一点:他们在做最优秀的自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芬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重新定义孩子,相信孩子是主动学习者,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重新定义学习,以学为中心,着眼于怎么学,且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重新定义学什么,不局限于知识,更重视能力,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九十年代,又推进个性化教育,分层制、选课制、多样化课程等,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可思议的是,芬兰政府希望婴儿从零岁开始,就能在父母的吟咏中,感受语言。政府给每一个待产的孕妇发婴儿盒,还有一起送来的芬兰语瑞典语双语绘本。
小学低段的学生一周有两节自由阅读课。
芬兰是世界上图书馆密度最大的国家,有300多家中央图书馆、500多地方图书馆、150多流动图书馆和12500多个流动图书馆停靠站。
芬兰人平均每年去图书馆10次,借阅18本书。
阅读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更令人惊讶的是,为了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学校竟然还有陪读犬,孩子通过大声朗读给狗狗听,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沟通能力。迄今为止,芬兰已经有几百只陪读犬上岗工作,它们总是竖起耳朵听学生朗读。在陪读犬面前,孩子可以更放松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