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我觉得一名小学生在自己的小学经历中,学习成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他的学习态度的好坏,以及他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如何 。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首先跳出传统思想的禁锢,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说的实在一点就是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一味的以取得高分为目的,经常为了追求更好的考评成绩而无谓的浪费自己的精力,浪费学生的精力。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来说,可能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个失误就会给高年级的老师们的教学带来诸多的阻碍。如果仅仅是知识的缺陷,我认为尚且能够通过补课等具体措施来得以弥补,但是如果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缺失,则是难以弥补欲挽回的。因为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应当去认知什么事情,养成什么习惯,都是有最佳阶段的,如果错失了某个最佳阶段,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回头再想纠正就难了。文中提到: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关系。我们经常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了多少,学会了多少,会解决哪些问题,而忽视了孩子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给予,学习技能的提升。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我们没能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把握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而偏向了一隅。
苏霍姆林斯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会儿童进行熟练的读和写。在读书上的方式上苏霍姆林斯基更侧重于在阅读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的读”的能力。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出色的阅读能力密不可分,我非常认同这个建议,但是我认为“出声的读”也有自己的优势,“出声的读”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有了语感的阅读能让孩子们找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也就让阅读成了充满趣味的学习活动。所以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低年级侧重于“出声读”,随着年级的增长,可以慢慢由“出声读”向“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过度。
当孩子们能够认真阅读,书写就成立自然产生的结果了。认真阅读就会产生思考,思考就会产生感悟,有了感悟也就有了书写的欲望。所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悟用书写的方式得以呈现和落实,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得以提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的教师应当思索如何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是真教书,一味的算计学生学到知识的数量忽略了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则是死教是书。唯有做到前者才能让广大教师们获得更多的时间,得到更多的解放。学生才能提升更多的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而老师和学生们则因时间的宽裕而更加健康、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