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进入了《彩色的春天》主题的第二周,结合主题,孩子们有了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或者出去旅游的经验,在进入搭建区后,孩子们很快就坐在一起讨论起来,孩子们都想要搭一个公园,有的孩子想搭小桥,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春天的搭建,在之前的搭建中,孩子们有时会出现有想法,但不知道用什么积木搭的情况,于是,在这次的搭建活动中,我吸取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从书中学习到的经验,带领孩子们尝试画设计图。
在孩子们进入搭建区讨论完成后,我将画笔和纸拿到搭建区,请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在画之前我也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在纸上乱画与自己想法无关的内容,导致最后什么也搭建不成,孩子的兴趣也会减少,但孩子们实际的操作还是给了我惊喜,搭建区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的画着自己的设计图,并且能够将自己想要搭建的主要结构进行表现,有的孩子搭建了两层的小亭子,有的孩子搭建了两个桥洞的小桥,孩子们拿着设计图,根据图纸上的造型,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整体结构,在寻找适合的积木时,也更容易寻找到最适合的积木。在画设计图时,有的孩子不仅能画出大楼的整体结构,还会画出大楼的俯视图,在讲解设计图时,他就会主动为我介绍“这是我想搭建的大高楼,这个圆形的是它的楼顶”。
有了画设计图搭建的经验,孩子们决定搭建更难一些的六角亭,有的孩子跟爸爸妈妈一起看过六角亭,结合教师在搭建区呈现的图片,孩子们决定尝试搭建传统建筑六角亭,孩子们在观察了图片之后,发现六角亭的结构比较明显,六个角、六条边,六条柱子进行支持,顶部是凸起的形状。
有了想法,孩子们很快就行动了起来,在之前的搭建中,孩子们对于围拢和垒高等搭建方法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所以在搭六角亭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自己选择用比较稳定的长空心积木做底,马上有孩子说“我们用这个长的空心积木做地基吧” “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搭一个大的六角亭”,于是,孩子们拿了六块空心积木,在拿的时候孩子们就能一边拿,一边点数积木数量,用六块积木相互链接,围成六角亭的底,在垒高的时候孩子们结合之前搭建的经验,选择了大圆柱和长木板进行垒高,在垒高的时候,孩子们又遇到了问题,在他们之前搭建幼儿园等建筑的经验中,是在长木条中间用一个大圆柱进行支撑,但六角亭的支撑柱较长,一个圆柱显然有些矮,孩子们也开始了自己的讨论,“我们用大圆柱往上垒就行了” “这个圆柱有点短啊” “老师,这个大圆柱太短了,六角亭是长的,怎么办啊?”在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我没有马上进行回复或带领他们一起搭,而是尝试把问题交给孩子,“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到底怎么搭柱子呢?”,引导孩子去尝试自主解决,很快,就有孩子想到用两个圆柱摞在一起,增加高度。
在高度合适之后,孩子们就遇到了如何给亭子封顶的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常用的长木条平铺的方式封顶,但是越向里平铺,中间的空隙越大,导致亭子的顶一直不能封死,在发生这个问题之后,孩子们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没有马上向我求助,我也就没有马上介入,而是观察孩子们的解决,他们不停的尝试各种形状的积木,发现长度都不够,尝试用树枝,发现长度也不够,经过不断的尝试,最终他们发现将长木条转换方向,就可以慢慢将顶完全封闭,并且形成锥形的形状。在搭建区里有一个特别细心的孩子,他还会将小朋友摆的有的歪的积木摆正,所以最后成品的效果也非常漂亮。
我在讲评时,及时请搭建区的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设计图和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会将他们的作品放在希沃上,请他们对比自己的设计图和作品进行介绍,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一个新的经验和思路。效果十分好,讲解的孩子非常的认真,介绍自己的想法以及搭建时用到的积木和方法,在下面听的孩子们听的也非常认真,并且在第二天,就有很多平时不太喜欢搭建的孩子主动要求去搭建区进行搭建,新的形式吸引了孩子的兴趣,也为孩子们的搭建提供了多种可能。
这天,有两个小女生主动来到搭建区,想要搭小桥和公园,于是她们拿起画笔,开始画设计图,在画的过程中,她们有想到了之前绘画的经验,画起了小花,在画完之后,她又发现这个小花很难用积木搭建出立体的花园效果,我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告诉我“老师,我画的小花很好看,但是我不能把它搭出来”,于是我及时介入,“你的小花很好看,如果你很想做小花的话,不一定要在搭建区,也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做啊”,经过我的引导,她们马上想到,可以去拼插区制作小花,于是她们拿上设计图,来到拼插区,对照着自己的图纸,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经过这个小插曲,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将思考和尝试的机会交给孩子,会收获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