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学习改变了人生,
而是持续的学习改变了人生,
学习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习惯才是王道!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晋)卫铄《笔阵图》里关于如何执笔的一段话: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先百科下小知识:卫夫人(卫铄,公元272-349年),东晋时著名女书法家,师承钟繇,就是她教出了书圣王羲之。还有就是东晋时期的一寸等于现在的2.45厘米。
白话译文:凡是学书法或者写字,要先学会执笔,如果写真书(楷书),要离笔头5.14cm处执笔,如果写行草书,要离笔头7.59cm处执笔。写字下笔的点画如横竖撇捺、转折弯曲等,都需要用全身的力量去行笔。初学者应该先学习写大字,不要从小字开始练习。
一般人执笔有七种情形,有心情急躁而执笔松缓的,有心情放松而执笔很紧的。如果执笔离笔头太近而又执不紧的,就会心与手不一致,意在笔后者是要失败的;如果执笔离笔头高而紧,意在笔前者就能够成功。古代书论分享|日更第21天|如何执笔。辛丑·初冬·十月十二
一
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唐)李世民《笔法诀》
二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宋)苏轼《苏轼全集》
三
凡下笔,心生于手,然后方可下;若少等闲,殆亦无凭。须浅其执,牢其笔,实其指,虚其掌。论正书、行、草,则曰真书小密,执宜近头;行书宽纵,执宜小远;草书流逸,执宜更远。
(唐) 韦荣宗《论书》
四
楷书把笔,妙在虚掌运腕,不可太紧,紧则腕不能转,腕既不转,则字体或粗或细,上下不均,虽多用力,元来不当。
楷书只虚掌转腕,不要悬臂,气力有限。行草书即须悬臂,笔势无限;不悬腕,笔势有限。
(唐) 张敬玄《论书》
当然也可以像苏东坡那样,如同拿钢笔般执笔。启功先生也说过,不要神话执笔,怎么拿舒服就怎么拿!但是初学者还是建议用正确的方法。
图为黄庭坚29岁所书《七言绝句册》,年轻就是有力量!雄强刚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