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录:
孩子出生后,和妈妈身体上的联结会以抚摩、关爱、照顾、拥抱和抱着摇晃的形式继续存在。我们是一体的,除了妈妈之外,其他养育者也能够提供这种身体上的联结。拥抱是最简单轻松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要主动联结,具体可以用眼对眼、肩并肩、心连心三种方式。
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就请深情地凝视他的双眼。看着小婴儿的眼睛,镜像反映他的情绪,满足他的需求。当孩子长大一点,父母可以蹲下来和他保持同一高度,这样有利于进行眼对眼的联结。眼对眼陪伴孩子意味着,除了进行目光接触外,还要真正看到孩子,有时父母会被自己的期待阻碍,看不清孩子的真实模样。
真正的游戏,是建立在快乐放松的基础上,而不是经过伪装后的另一种说教,目的还是改变和控制孩子。孩子需要从妈妈这里得到的,不是更大的压力,而是更多无条件的爱。眼对眼陪伴孩子还有另一个含义:当孩子走进房间时,父母的眼睛会发亮,充满爱意。
眼对眼也是一种表达联结的共情:我看到你的感受了。成年人要有能力和孩子的情绪调频,同时不被情绪淹没,这样孩子才能感到安全和安心。共情可以这样表达:我看到你了,我听到你了,我理解你,我能承受你的情绪。眼对眼陪伴是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进行充满爱的眼神接触,父母希望孩子如何尊重自己,反过来就如何尊重他们。眼对眼还能共情孩子的感受,看到真实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期待中的孩子。
感悟反思:
昨天孩子开学了,经历了2个月的漫长假期,前天去学校报道的时候,主教老师就给我们打好预防针说,孩子可能会抗拒上学,要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结果昨天早上7点多,孩子就敲房门喊我们起床了,吃完早饭8点就我和他爸爸送他去幼儿园了,幼儿园都才刚开门,孩子兴奋开心的和我们再见进去了。望着他蹦蹦跳跳的背影,老公问我怎么不拍个照片,说他有点伤感。我说孩子现在开心的很呢,是啊,他心里现在满满的安全感和爱,当然已经没有了分离焦虑了,可以放心的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他的生活里不再只有家人了。
记得前年9月份儿子刚上幼儿园那会,整整哭了一个月,每天早上都是一番哭天抢地,杀猪般撕心裂肺哭闹,真的是要被爸爸扛着强迫送去了幼儿园,在门口上演着生死离别,惨绝人寰的场景都不夸张。到现在自己开心的去上学,和家人没有分离焦虑,我知道是我在学习了正确的育儿知识并且学以致用践行,而且时间还很短,就这个假期两个月,给了他慢慢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还有价值感,所以他可以离开我们自己去过自己的生活了,因为他觉得内心很安全了,内心安全了才会毫无顾忌做自己想做的事,放心的去做。
开学前一天,其实我是出去了一天的,有的时候。儿子跟我说要我陪他玩,我说有事要出去,他有点失望,但是还是让我早点回来陪他玩,但是回来的时候也已经挺晚了大概7点多了,回来看到他还在等我并且有点不高兴说我说答应他回来早点,这么晚回来,我赶紧给他道歉,把手机拿去充电不再看,专心的陪伴他玩了一个小时,陪他画画,玩游戏,到了8点多,虽然他还有点依依不舍,但是还是乖乖的听话去睡觉了。所以我觉得他能够第二天那么开心的去上学,是和我前一晚的陪伴关系很大,如果我没有陪他玩,答应他的没做到很晚回来,孩子可能第二天就不想去上学了。
所以很多造成的结果我们只看到结果,却没有去找原因。今天上学,看到有幼儿园门口又是各种撕心裂肺的哭,孩子和父母仿佛“生离死别”,大概是托班新生,妈妈把孩子递给老师,孩子还不断去扑腾妈妈,撕心裂肺哭喊着,妈妈也决绝的转身离去,我看到妈妈在抹眼泪。我也很感慨,仿佛也看到了一年多以前儿子刚上幼儿园的场景,混乱、伤感,五味陈杂,又看到现在开心兴奋期盼开学的孩子,我知道和他已经深深的联结了。其实最后一段也不仅仅说可以用在父母和孩子身上,同样我们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如其所是的接纳,无条件的接纳,你可以做真实的你,而不是我期待中的你,那么我们之间的矛盾猜忌争吵自然就烟消云散了,那么就从接纳开始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