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在无知的世界成为赢家
我们生活在一个达克效应主宰的世界里。公众对自己的无知状况不知情这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
互联网似乎使判断真相更困难。需要一定的怀疑精神、背景知识和研究技巧。最缺乏这些能力的人最相信自己擅长辨别新闻的真假。他们就是些张贴假新闻链接诱使别人转载的人。达克效应如同病毒般传播。
如今有更多的新信息需要处理,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认知负担。
社交网络用户只拿走了覆盖新闻内容上层的樱桃和奶油,接着注意力就转到其他地方去了——他们的注意力就像鸟儿划过天空那般短暂。
人能自由选择,但很难在即时满足与长期后果之间达成平衡。
汉堡好吃,方便,经济,但是我们如果连续吃20年汉堡恐怕就得做心脏手术。那如今的推送消息跟顿顿吃汉堡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得让自己的餐盘多样化(摄入多种信息),工作的时候保持专注(信息节食,避免走神),睡前尽量避免进食(蓝光刺激眼睛和神经)。
学习有一个悖论。学习才能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一旦开启了学习之路,就不再无知。
狐狸式哲学,即拥有广博的常识性知识,正迎来了一轮严峻的逆流。我们的媒体思潮更喜欢跟事实建立起有如刺猬般的关系。我们拥有了数字化工具,可以在感兴趣的领域一头扎进深水区,同时排除其他所有无关的事。它承诺“其他一切”将永远保留在云端,可按需取用。在这番迷人的宣传里,另一些东西则消失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事件发生的情境“知其然”。有了总体印象,人才能对具体事件进行评估,而总体印象为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提供了最重要的洞见。
广义的终身教育不仅仅是实现财富与健康的途径,尽管与此有莫大的关系。学习行为塑造了我们的直觉和想象力。已知的事实是连接不同个体、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共同参考点。它们是闲聊、观点和梦想的基础,它们让身为公民的我们更睿智,还带来一份意义常被低估的礼物,那就是谦卑。因为只有知识广博的人才明白自己欠缺些哪些知识。
有一样东西你没法上谷歌搜索,那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应该搜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