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是挑到蛎灰坛里的。放在稻田里打稻也可以,然而不方便,因为田里有水。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挑着一两百斤的水稻,光着脚,脚趾弯曲,好像爪子一样抓住泥泞的狭窄的田埂,一路小跑,汗水从头顶留下,满身湿透。
跑到田头,是石板路了,小伙子们更是一路飞奔,路上行人纷纷让行,站在一旁,以赞许的眼光看着。小伙子们更是得意洋洋,步伐更快了,身姿更健美了,显示了青春的活力。
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开始参加集体生产,干一些轻巧的农活,如拔秧。到来初中,可以干稍重的农活了,如插田,还有割稻。到了高中,开始学习挑水稻了。当我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水淋淋的水稻,先要走过一两百米长的田埂,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田埂的宽度大约二十厘米,两边是水田,平时空手走路,如果不小心,也会掉到水田里的。早稻收割期间,水田里积水多,田埂因此也是泥泞不堪,本来长满小草的,但是在这时也被割的光滑滑了。挑着担,慢慢地走在田埂上,容易滑倒,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小跑,反而更加稳当,不容易摔倒。
高中的假期,高中毕业,我已经成为一个干农活的好手。拔秧、插秧、割稻、担稻,这些农活都能够干,而且干得比较好。我的工分,终于从三分增加到五分,到七分、八分,最后到了十分了吧?也许没有。后来,实行了承包制,工分也就不需要。
我用一根两头尖的楤担,挑着一百多斤的两大捆水稻,先在田埂上小跑,注意力必须非常集中,既要大胆迈开步子,又要小心翼翼。跑完了田埂,上了大路,顿觉轻松了许多,于是迈开大步,甩开膀子,沿着小河边的石板路,经过小桥,到了蛎灰坛。蛎灰坛上已经垒着一捆捆水稻,根朝外,稻穗一端朝里,整整齐齐地排列。我把两捆水稻放在上面凹陷处,使之显得更加整齐。
如果天色还早,生产队就组织大家打稻。如果到了黄昏,太迟了,就让水稻放上一夜,到第二天再开始打稻。
早稻需要挑到蛎灰坛上,晚稻就不需要了。秋天收割晚稻,稻田是干的,没有积水,可以直接在田里打稻。当然,如果一定要挑回来再打稻,也是可以的,只是多此一举,而挑水稻的活实在太累太重。不过,晚稻不像早稻那么重,因为不像早稻那样湿漉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