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个幸运年,本来在悠哉悠哉熬教龄、等绿通的我,突然被从天而降的一个副高级指标精准击中,谁说冬天里没有春天?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呢?愚笨如我,居然也捡到一颗笨枣,提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紧张忙碌的准备材料、上传材料后,终于走到了讲课答辩关。在两个月的紧张筹备中,最后以一篇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曹刿论战》顺利通过讲课答辩。
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尘埃落定,生活恢复了正常。
静下心来回顾这场被人说成是蜕了一层皮,流了一车泪的备课历程,真是感慨颇深。但总的说来,经过这次“蜕变”,真的有一种喝了“增长剂”的感觉,体能大增,智能大进。
反刍一下这次备课之路,走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千淘万漉,拨云见日
开始备课了,我的想法很美好:分三条线,三个年级的备课齐头并进:一是课堂线,专心致志备好、上好九年级的每一课,二是白天课余线,利用白天没有课的零碎时间备好七年级课文,三是晚上加班线,吃完晚饭就像学生一样端坐桌前,备八年级课文。
两周过去了,我被现实啪啪打脸,除了第一条线在顺利运作,第二条线几乎纹丝不动,第三条线在缓慢蠕动。
究其原因,主要是熟悉与生疏的巨大差异,我从16年开始稳稳扎根九年级语文,这几年就再也没有摸过七八年级的教材,打开课本,翻看目录,除了如《春》《济南的冬天》《背影》等极少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课文,让我看着无比亲切外,其他大片大片的陌生题目跃入眼帘,看的我头脑发晕,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伟大的悲剧》《周亚夫军细柳》之类,光读透课文、背会文言文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说到时间,更是第二条线纹丝不动的原因,九年级班主任加两个班语文课,除了上课,改作业,改卷子,处理班级事务和学生问题,应付上级各种检查,根本就没有能专心坐下来备七年级课的时间。
怎么办?只能改成校内校外两条线,在学校主攻九年级,虽然在九年级任教多年,但九上第四单元议论文单元、九下第四单元文艺评论、第五单元戏剧单元,以前都是让学生自读或走马观花过一遍,如今回忆去年是如何讲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现在每课都得按优课标准来,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再反复研读,设计最优教学流程。
七年级的书也拿回了家里,放在晚上学习。我把七八年级四本语文书整整齐齐放在书桌上,每晚强迫自己至少备一单元。怎么备?光看教参是不行的,关键是设计教学流程,自己脑子肯定不够用,难度太大,我就去网上搜每一课的优质课教案,观看智慧平台上空中课堂的优课视频,反复比较,筛选,或者整合一篇最佳设计,尤其是导入语和板书设计,一定选别出心裁的创意,然后规规矩矩写到教案本上。
尽管每晚熬到11点半至12点,还是经常完不成当天任务。磨磨蹭蹭中,好不容易才备完八年级上册的25篇课文。
为了检验一下自己备课的成果,我满怀信心,打开八上教材目录,看着题目,尝试在脑子里把每课的教学流程过一遍,结果又被打蒙了,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可怕的事实:写了一遍,我什么也没有记住!
也许是新冠留下的后遗症,也许是我真的不再年轻,脑子不灵光了,我没料到我的记忆力已经差到如此地步。
那怎么办?古人的话永远是经典: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趁热打铁!一遍不行,再来一遍,还是八上,一课一课重来,我就不信拿不下。痛下决心,照着教案本上的教学设计,反复读几遍彻底消化,然后把每课的学习目标、导入语、板书、教学环节的关键词默写批注到课本空白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题也尽量背会,同时在书上标注答案。
这遍走完,才感觉八上的25篇课文在我的头脑中清晰了起来,我的心中终于有了一点点底气。
因为时间紧迫,一分钟恨不得掰成两半用,八下、七上、七下便不再往教案本上详细书写,每一课先认真读熟读透,陌生的文言文如《诫子书》《大道之行也》等先背会原文译文,再读教参,接着观看过教学视频或优质课教案后,整理批注到课本的空白处。
按每天一单元的进程,整整四周,才终于把6本书一共146课在头脑中过了一遍,在书上批注了一遍。
压迫感终于稍微减轻了一点,但我知道,真正的背诵之路才刚刚拉开序幕,挑选的优课教案是真优,打开书看见的时候是无比熟悉,百分百崇拜,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构思,况且将近150个教学设计,合上书脑子里又是一片混沌。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迷茫中,去请教已经晋级过关的同事,同事热心地透露: 活动·探究单元不用准备,如果抽到,会往前推一课。这样一来,减少了四个单元:八上新闻单元、八下演讲单元、九上诗歌鉴赏单元与九下戏剧单元。掐指一算,36个单元的课程就成了32个单元,课文缩减成了128篇。
同事还指点我:可以按散文、记叙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现代诗、文言文、古诗词等分类准备各种文体的讲课模板,每篇课文按照文体把内容往模板套就简单多了。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为了统观全局,我认真研读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找到了三条捷径:一、每单元的人文主题用四字词语概括,每本书只需背诵24个字,就可以把整本书的所有课文题目有序背下来。二、单元提示的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完全可以当做本单元所有课文的学习目标,自读课文课后的阅读提示,也明确地提示了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学习目标就不用背了。三、如果太紧张忘记导入语,教读课文的预习提示第一段可以充当导入语 ,就地取材,方便简洁又能快速直入正题。
当然,第三条只是备用,关键时刻可以救场,我还是喜欢自出心裁的导入语。毕竟,导入语都不能出彩不能吸引评委,评委怎么会对你有好感呢?
如果说第一遍备课是精雕细琢每一课每一个细节的话,那么第二遍就是统观整套教材,单元备课,重点突破不熟练的自读课文。
第七周开始,每晚坐下来,首先在脑子里按人文主题把6本书的128篇课文题目和名著推荐阅读书目按顺序过一遍,然后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和文体模板备教读课文,按阅读提示、旁批和优课教案备自读课文。
因为不知道具体答辩时间,所以尽量加快速度,怕随时会收到答辩通知。
事实上,有第一遍的批注做基础,有同事的指点,有教材上这么多可利用的资源,这一遍效率很高。
这两个月里,从七下到九下,从单篇拉网式备课到单元主题整合、分文体备课,头脑里对整套教材有了一个纵横交织的总体印象。在语文教材里来回进进出出,哪一篇课文容易掌握哪一篇文章不易理解,心中明镜似的。
我的自信心就这样一点一点搭建起来。
三、花落无声,风过有痕
第八周,12月初,进入一级备战状态,答辩通知却迟迟不来。渐渐地,一种“等待的焦虑”在心头潜滋暗长了。
我决定把所有的自读课文过第三遍,因为越是自读课文,越需要老师高超的指导艺术和导读技巧,这是我所欠缺的。在搜《大雁归来》优课教案时,无意中发现一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讲稿,打开一看,真是意外的惊喜,不仅有试讲10分钟的逐字稿,还包括针对本课的两道答辩题目和答案。
果然人生的路每一步都不会白走,每学一遍都能感到飞速的进步,逐字稿展示的大多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出彩点,我可以把这个亮点贯穿到自己第二遍备课的文体模板中,这样,三遍下来,每课就准备了两套教学设计,第一套是精挑细选的优课设计,第二套备用稿就是文体模板加课文内容加亮点设计,以此保证万无一失。
当然,第三遍学习最大的长进还是答辩类题目,因为平时缺少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开始埋头研读新课标和部编教材,理解并掌握了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教材编写特点等基础性的专业知识。
清楚地记得12月10日下午,职称群终于发来通知:本周六日进行讲课答辩。1看到消息那一刻,心中不免“咚咚咚”地跳了几下。
“狼”终于要来了!兴奋又紧张的心理一下子把整个人调整到了“战斗”的状态。
亲友团各种热情鼓励,花样解压,过来人也都说,这样的讲课重点筛查不在一线教书的“假老师”,只要是“真老师”都能过的。像我们这样的人,本身就长着一张农村老师饱经沧桑的脸。
我放松了下来,考前三天按部就班地把六本书和新课标又仔细翻看一遍,在脑子里把每课的两套教学思路模拟了一遍。
至于过来人传授的对墙空讲和请同事当评委现场模拟讲课,很惭愧,我真没有下这样的苦功夫。
15日早晨5点起床,我画了个淡妆,特地穿上寓意开门红的酒红羊绒大衣去应考。6点10分到达考点,有早到的老师在校门外昏黄的灯光下手捧备课纸念念有词。果然,哪里都会遇到更勤奋的人。
6点40进入考点,在候考室等待抽课。我接过10考场10号的号码牌时,心中暗暗祈祷:但愿十全十美!两人一组去抽课,我们等待着,身边的同伴们都开始认真看书,我的包里装着批注和空白两套教材,但我真的是一眼都不想再看了。
9点半,终于轮到我抽课,老师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九下,又点一下:第20课《曹刿论战》。我心内一喜:对语文老师来讲,还有比文言文更熟练更好讲的课型吗?文言文中还有比《曹刿论战》更经典的课文吗?幸运之神一路伴随着我吗?
讲课和预想中一样,顺利导入新课和介绍文学常识后,评委就喊停了,回来想想,也许是我在介绍《左传》时,引导回顾七年级《孙权劝学》出处《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比较复习八年级《周亚夫军细柳》出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并提醒学生要学会归类整合时,评委认为我真的七八九循环教学过,让我停了吧?
其实并非我故意耍小聪明,平时上课确实就是这样讲的,算歪打正着吧,也正印证了我经常教育学生的话:要把功夫下在平时,考场的表现其实就是你平日的真实水平。
评委不愧是专家,两道答辩题“你如何理解文言文的文和言的关系”“你如何利用文言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的挺有高度和深度,再次庆幸之前学了两遍新课标,充实了好多理论知识。
如今,一切归于平静,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充实美妙的回忆。当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几轮备课后,再次面对一个文本时,心中的那份笃定与自信只有自己知道。
这一路走下来,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感谢无微不至呵护鼓励我的亲友团,感谢不遗余力帮助指导我的领导和同事们,感谢所有关心牵挂我的朋友们,你们永远是我最温暖的靠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真情永远铭记!
我相信:所有遇见,皆是馈赠!山高路远,风光无限!
今天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此后的日子,会日渐明亮吧?
愿你们:心中有爱,冬至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