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

一、联系旧知铺垫,消除畏难情绪

课堂上,笔者紧扣课题中的“期”与学生聊天,进行了如下铺垫:

师:同学们,我和朱老师有一个约定,来泗阳和大家一起读一篇文言小说——《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小说的标题中,哪个字应理解为“约定”?

生:“期”。

师: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含“期”的成语。

生:后会有期(时间);不期(约定)而遇……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字面意思?

生: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

师:非常准确!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看注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行”也是“同行”与“一起走”的意思。

这一师生对话导入,由白话到文言,不仅为学生搭建了理解文眼“期”(期行—失期—论期—道歉)的支架,还联系学生熟悉的成语强化了对“期”的理解。不仅如此,学生还在宽松自由的对话中,习得了看注释与联系旧知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打消了文言文难学的疑虑。

二、合作学习,个性化展示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课堂上,笔者请学生先像讲故事那样自己放声读,然后再找学习伙伴三四个人一组合作读——合作伙伴自己找,可以就近找,也可以突破座位限制全班找,但在朗读展示时要说明如此分工的原因。学生很喜欢这种自主合作的朗读,很快就有模有样地读了起来。

课堂上,因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被极大地唤醒,合作热情高涨,朗读创意迭出:女生组合,男生组合,男女组合,争先恐后竞相展示:一人读叙述语,一人读友人的话,一人读元方的话(比较公平);齐读叙述语,两人分别读友人和元方的对话(突出对话手法);三人读叙述语,一人分饰两角读(既读友人的话,也读元方的话,突出小说的人物形象)……

其中,还有一组学生是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工,由四人分读,分工理由是:开端交代很必要,为下文作了铺垫;第一次对话是故事的发展(冲突升级);第二次对话为高潮;最后两句是结局。

展示完毕后,学生自我反思评价,互相欣赏评价,说自己的创意,发现同伴在句读、重音处理上的精妙,肯定读对话时语气、语调不同的个性化表达,称赞最后一组按照故事情节分工朗读体现了小说的文体特征。请看下面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都读得挺好。如果要把故事味读得更浓一点,同学们觉得可以在哪些地方做文章?

生:“友人便怒曰,非人哉!”应该重读。

师:你来读读试试看。

生: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非人哉”应该读重,“哉”和感叹号表示很强烈的愤慨语气。

师:看来,一字一标点都在传情达意,不可轻忽!那“非人哉”是说谁呢?

生:陈太丘。

师:你在“非人哉”前补上“陈太丘”很准确。像这样省略某一句子成分的情况,文章中有好几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同学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友人)日中不至。

生:(友人)对子骂父。

师:“友人对子骂父。”这是陈元方在和谁说话?

生:陈太丘的友人。

师:那这个地方应该补上什么?

生:补上主语。

师:主语是谁?

生:友人。

师:陈元方在和陈太丘的友人说话,能直接称友人吗?

生:不能。

师:你来转换一下。

生:要用“您”。

师:为什么要用“您”?

生:表示尊敬。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古汉语中不用“您”,而是用什么?

生:君。

师:对。就是“君”。同学们,现在我们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

生:(君)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师:同学们补的“君”是敬辞。文中还有哪些敬辞呢?

生: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师:这句里的“尊君”指谁?

生:指元方的父亲。

师:这句里的“不”你为什么不读“不”而读“否”?

生:这句里的“不”是通假字,通“否”。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到位。除了“尊君”还有吗?

生: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里的“君”和“家君”都是敬辞。

师:“家君”也是敬辞吗?

生:是谦辞。

师:“家君”是谦辞,“尊君”是敬辞。尊称他人往往要用什么字?

生:“尊”字,比如“悉听尊便”。

师:请坐。同学们,课文后面有一个知识短文,介绍了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现在,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圈点、勾画、批注,不清楚的提出来。

省略句与敬辞、谦辞是教学该文的两个重点。课堂上,笔者因势利导,由点到面,落实了这两个教学重点。其中,关于敬辞、谦辞,教材以知识短文的形式出现,属于教材的助读系统,也属于教材的知识系统。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知识短文中介绍的语用知识都附在选文后面,很方便学生随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随文学习不用花费大量时间,还能巩固语文知识,因此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知识短文都十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李政涛曾说:“学生从降生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成为中国人开始,就有学习母语的需要。学习汉语这一母语的过程,就是儿童个体加入本民族成为其中一员的过程,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过程。”①中国是礼仪之邦,迎来送往,称呼都使用敬辞、谦辞。做人先学礼,学习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语文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再读,随文理解字词句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你问我答,挑战对手”的方式。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向任意一位同学提出三个问题,得到解答后稍事准备,开始“你问我答”的游戏。

虚词“乃”“则”“之”比较简单,学生轻易就能掌握。问到“舍去”,学生联系“舍近求远”“依依不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了解释。言及“去”,笔者相机出示甲骨文“去”字,引导学生理解了其本义——人离开门,离开某地,区别于今天的前往某地,如“扬长而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问到与“舍”意义相近的“委”,学生还追问了“相委而去”的“相”——偏指一方的代词,可译作“我”,如“儿童相见不相识”中的“相”指贺知章。有些知识点很重要,学生自以为清楚其实并不十分明白,笔者都作了指导与讲解。问到“引”,学生解释为“牵”,组词为“牵引”,造句为“你温暖的目光牵引着我”,成语为“穿针引线”。问到“顾”,学生解释为“拜访”,组词为“顾影自怜”“三顾茅庐”;笔者还提醒学生关注“页的本义是‘人头’,从‘页’的字大多与‘头’‘面’有关,比如顶、项、颈、颓”;有学生还提出了“一颗珍珠中的‘颗’与‘头’‘面’有什么关系”的问题,笔者讲解“‘颗’的本义是‘小头’,引申为颗粒状的东西”后,学生很是满足……

这一环节,笔者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回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世界,发现文言文中活在现代汉语里、活在学生生活中的鲜活语素,由体察、体悟汉语的结构、意义和美,深度感受了汉语准确、丰富和优雅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四、图文并用,角色代入,深度学习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交往的重要展开形态和灵魂是对话”。[1]

此前,学生带着任务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伙伴(含老师)对话,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字词句已经有充分的理解。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先观察文中的彩色插图,然后再为插图配文。学生的精彩发现有:元方一只手放在身后,另一只手指着“友人”;“友人”斜坐在牛车上,表情尴尬,脖子伸得很长,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眼睁睁地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教育,还只能无奈地接受。这都是因为元方抓住了“友人”的要害——无信、无礼,而且所说的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又是那么义正辞严,才使“友人”很是佩服与惭愧,以至于“下车引之”。

请看下面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假如你是元方、友人、陈太丘,或者是旁观者,你如何看待元方和友人?

生:假如我是元方,友人无信、无礼,一点儿都不可爱,我会叫爸爸不要跟他交朋友。

生:友人虽然不守时,发了脾气,还责怪了爸爸,但他知错能改,这个朋友爸爸还是可以交的。

生:对,元方指出友人失信、无礼后,友人很惭愧,下车牵着元方的手表示道歉,他知错能改,还向7岁的孩子认错,元方应该原谅他。

生:元方不应该指责友人无礼,小辈对长辈应该以礼相待。

生:童言无忌。如果我是元方,我也选择不原谅友人。我是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入门不顾”很符合我的年龄特点。友人不仅失约,还出言不逊,在我面前骂我父亲,我一定要维护父亲的尊严。友人错了,他应该向我和我父亲道歉。

生:如果我是陈太丘,也会认为儿子做得对。他很有礼貌地使用了敬辞、谦辞,还很聪明,并没有直接回答我朋友的问题“尊君在不”,也没有批评他,而是智慧、委婉地告诉他实情——“待君久不至,已去”。在我的朋友发怒,骂我“非人哉”,指责我“与人相约,相委而去”后,他更是不卑不亢,义正辞严,让我的朋友补短板认错。他不愧是我的儿子。

生:如果我是陈太丘,我也挺自己的儿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义礼智信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相处要讲原则,朋友之间也是如此。

师: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统称为“五常”,它们贯穿于中华伦理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华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

生:我们学校底楼连廊上就刻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诚悌勤雅恒”,这是一种传承。

师:据史料记载,友人官位比陈太丘高。本文故事讲述的是二人的一次约定,揭示的是魏晋名士的友情观和对为人处世基本准则的坚守。领导没有准时赴约,陈太丘“去”得坚决,魏晋风度在他们父子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生:本文标题为“陈太丘与友期行”,所写主要人物却是元方,是不是偏题了?

师:这个问题质量很高,大家怎么看?

生:“与友期行”是陈太丘发起的,是他的离开才导致了友人与元方的对话。

生:元方与友人对话,是为了维护父亲陈太丘。

生:有其父才有其子,写元方其实也是在写陈太丘,即是在虚写陈太丘。

师:本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且合乎道义。元方聪敏伶俐,绝对正直。陈太丘的离开表现了他对“友人”不守时的否定。陈太丘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把他的所作所为与元方的言谈举止联系起来,很容易就会发现:正是因为陈太丘的性格、气质对元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元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与父亲相似的品性气质。

在这场矛盾冲突与言语较量中,不是大人教训小孩,而是大人情绪失控、口不择言、蛮横无理,小孩冷静理智、有理有据、从容不迫;不是长辈把晚辈训得老老实实,而是晚辈将长辈批得羞愧难当。这样的“小”“大”对立,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和趣味性,同时还用友人衬托出了元方的聪慧、正直,将元方的品性与品行抬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与境界。由此,这则故事就暗含了批评“失信”“失礼”、倡导“守信”“讲礼”的主题,真可谓“以小见大”的典型。

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策划并实施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文中的语言、形象,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达成育人目标,成功开启文言文学习之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8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5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1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8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1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4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39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0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8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