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稍黄,又是一年麦收忙。这个周末回媳妇娘家帮岳父收麦子,金灿灿的麦浪里,回想起童年甜甜的馍馍香。
承包了一箩筐快乐的麦草垛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五六岁的毛小孩,生活在郧阳区一个偏远小山沟里。那时,靠着麦草垛,三三两两成群,偶尔随着大孩子从垛顶欢快地一滑而下,酣畅,舒服,刺激。有麦草垛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欢声笑语。因为要填入锅灶引火做饭,麦草垛被从周围扯成了带圆顶的“蒙古包”。麦草垛是小孩百玩不厌的乐园,也是小猫小狗冬季晒太阳的理想软床,更是鸡群寻找麦粒和虫子、追逐嬉耍的不二之选。二十多年后,即使努力练习堆不好麦草垛,堆不出记忆里的高度和模样。过去的一代人用他们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绘成一幅幅生动画卷,珍藏脑海。
从麦地飞奔回家跑偏的草鞋
最忙的时候,天气也最热,且晴雨交替无常。越热麦子才熟的越快、晒的越快,可是淋雨也成了家常便饭。正在割麦,看着天空已经乌云密布,就和大人一起撒起欢子翻山越洼往家跑,不料豆大的雨滴还是瞬间披头盖脸,湿透衣裤。回家后搬个椅子坐在堂屋里,稍作歇息,总是那句“老天爷说下就下”打发下终于冒雨跑回家的喜悦心情。低头一看,草鞋早已跑偏,回头一想,还有没收完的麦子在山那边的庄稼地里。
经久流传的“快手不如帮手”
在磨刀石上磨了又磨的镰刀,提前两个月在山中选材、火中燏制、大石压定型的杈子,钎担、联盖、钉耙等,还有犁田耙地的一整套工具,作为生活在深山里的小男孩来说,早已精通用法,但体力和农活强度不够匹配。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定说:“快手不如帮手嘛,多了您这个小帮手,我们干活不紧快而且更加有劲。”所以我本着当好“小帮手”的初衷,割几分钟麦,就被大人安排到树荫下凉快,坐观“蚂蚁大军”趁机转运属于他们的那一份丰收。
背着干粮下地时又是一个四季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的热天里,用上一年的麦子做的馍填饱肚子,收割当年的麦子时,又是一次四季的轮回。从犁地播种到做成馍馍拿在手上、吃在嘴里,有上百道工序,“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已经深入灵魂骨髓的人,才更懂得粒粒皆辛苦。劳动是生而为人的必然要求,劳动是幸福的。现如今,农业逐渐向产业化迈进,农民也走进了城市成为了市民,生产要素、生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割、追肥、放牛、除草等,各种农活干不完时代渐渐远去。
回想二十多年前,山中虽无锦鲤,却有锦鸡,五彩斑斓,空中飞过,留影秀丽河山。
朱磊,1988年1月出生,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现供职于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政府。在工作之余抒写郧阳事、推介郧阳人,挥洒郧阳情,传播郧阳声音。在《郧阳报》《十堰日报》《湖北日报》《楚天主人》《人民代表报》等报刊、网站发表作品。
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