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呆了一个星期,感受到南京是一个多味儿的城市。
(一)烟雨味儿
傍晚时分,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哗哗的雨声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烟雨蒙蒙的南京。
南京是一个多雨的城市,夏季的南京几乎每天都要下雨,雨说下就下,根本就不给你打招呼,正在路上走着,忽然倾盆大雨劈头盖脸地就下起来了,等我们手忙脚乱地拿出雨具后,发现浑身早已经湿透了。站在廊下避雨,看到南京人在雨来时非常镇定,早有准备地、从容地打开随身携带的雨具,在雨中淡定地行走,雨后,非常自然地去掉雨具继续赶路。在他们看来,雨不是麻烦,倒像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似乎很享受雨的洗礼。
雨后的南京更加清新可爱,雨中游南京,别有一番韵味。
台城书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爱读书的艾瑞德人一到晚上都相继闻着书香隐藏到各个书店里去了。在玄武湖畔、城墙之上,有一家开在城墙里的书店――台城书房。城墙上有入口可以进去,虽然书店的位置看上去很隐秘,但是“书香不怕巷子深”,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别具特色的书房。随便问一个路人,都会给我们指路。在路人的指点下,我们很顺利地进入书房,里面的装饰古朴雅致。坐在书房里,透过窗户能看见玄武湖,伴着玄武湖的水声和风雨声,沉浸在读书的喜悦里,简直就是一番享受。书房里的藏书都很有历史,一本本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能感受到店主对它们的爱惜。看看书,偶尔和同伴低声交流,仿佛一秒就回到了学生时代。这里地方不大,店主在有限的空间里,用书架把桌子隔开,尽量给客人留一些隐私。坐在小隔间里,完全被书包围着,鼻子嗅到的全是墨香。桌椅、地板都是纯木的,散发着原木的味道。墙面是城墙的灰色石砖,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品一杯茗茶,茶香缭绕、花香阵阵、书香淡淡、雨声沙沙,感觉既舒服又惬意。这简直就是一种极好的享受。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要不是同伴的再三催促,根本就挪不动脚步。
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一到晚上就变得极其震撼,尤其是雨天,流光溢彩的大报恩寺静立在雨中,周围烟雨蒙蒙,大报恩寺既华丽又庄严肃穆。千年对望的时空长廊尽头,玄奘法师面对着佛陀微笑,超越时空的对视之间,一阵深沉的宁静感油然而生。在展厅的中央,佛陀涅槃于娑罗双树之下,背后五方佛宝相当庄严。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现代技术营造的“万千舍利绽放万千光华”的璀璨场景。六朝至明代的金陵梵刹模型,有吊在头顶的,有画在墙上的。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当现代投影技术一出,穹顶上就放映出波澜壮阔的画面,整个地宫顿时又成了恢宏的剧场,光彩流溢、美轮美奂。
老门东
雨中的老门东,到处都湿漉漉的,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牌坊两旁有一副对联:市井坊间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合书千古大文章。短短22个字,将历代南京人共建古城而创造的辉煌与城市的纵深感都呈现出来了,有引人入胜之感。宽宽的大街、窄窄的巷子、青青的石板、错落有致的店铺、一串串红灯笼、旧旧的砖瓦房,带来的皆是古风古韵,宁静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的绿植给古旧的街道增添了一丝丝鲜亮。漫步在雨中,和同伴胳膊挽着胳膊,同挤在一把伞下,并肩走在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上,酷热顿时没有了,丝丝凉爽让人觉得非常舒服。我们一边走一边向街道两边随意瞧去,看到云锦店停下来,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有云锦图案的手袋;看到小吃店走进去,细细品尝美味;看到工艺品店,驻足觅一把自己喜欢的折扇……悠闲自在地感受曼妙的慢时光,放慢脚步在雨中漫步,有种说不出的惬意和浪漫。老门东在烟雨中像一个害羞的仕女,文而温婉,秀色可餐,又那么触手可及。湿湿的道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撑着伞从身旁呢喃而过,细密的雨打湿了衣裳,心却平静了下来。街上的绿植碧翠欲滴,向你展示着生命的朝气。随处可见的雕塑,还原了当时老城的风貌。老门东的小吃更吸引着我俩,蒋有记锅贴、蓝老大糖粥藕、梅花糕......牵着我们的嗅觉、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拽着我们的脚步,赖上我们的荷包,禁不住诱惑的我们,手腕上不知不觉就挂满了各种吃食!
水街
下着小雨的夜晚水街,更有几分江南古韵。青砖、琉璃瓦、马头墙、红灯笼、错落有致而又古色古香的店铺、绿植、小桥、流水、画舫,好一派古典园林的风格!撑着伞行走在石板桥上,淅淅沥沥的雨滴跌到湖面上,溅起了氤氤氲氲的水圈,水圈又乘着微风慢慢地荡漾开去。凝眸远望,水面上烟雨蒙蒙,是雾?是雨?傻傻地让人分不清。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在阴雨天里有着几分宁静祥和的韵味。乘坐秦淮画舫从内秦淮河悠悠荡荡地到了水街,看着岸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欣赏着流光溢彩、鳞次栉比的店铺,有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更有“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的味道。花草树木在雨水的洗涤下愈加精神。听着雨声,闻着雨味儿,远处似乎传来琵琶的声音,耳边不由得响起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
中山陵
去中山陵的路上,雨忽然下大了,那阵势真的可以用“盆泼大雨”来形容,车窗上的雨水像用盆子一盆一盆地泼上去一样,雨刷不停地摆动以免阻挡司机的视线。外面暴雨如注,水流成河。车内,热情的导游小白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述中山陵的知识。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的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由著名的山东设计师吕彥直做主设计,建筑风格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陵墓的样式,又结合了西方建筑的特色。
到博爱牌坊时雨下得正紧,披着雨衣站在博爱牌坊处往上看,雨中的中山陵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刻着孙中山先生亲手写的“博爱”两个金字。孙中山先生平日为人题赠墨宝,喜欢写“博爱”二字。他对“爱”曾经作过这样的解释:“仁爱是中国的好道德,古人有所谓‘爱民如子’,有所谓‘仁民爱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的“博爱”就是爱人民的意思。而爱儿童则是孙中山先生“博爱”的一个重要内容。博爱就是广博的爱,是平等的爱,是没有等差的、没有级别的爱。只要我们心存爱,就会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下所有的人。
从博爱牌坊的大门到墓室共有392 个台阶,导游小白一边擦着脸上的雨水一边给我们讲解。我紧步跟着她,饶有兴趣地听她介绍。392这个数字是有特殊含义的,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还有一种说法是:3代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9代表的是国民党与其他8个政党一起建设中华民国。数字2则赤裸裸地表白了蒋介石的功劳,你孙中山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却未成功,我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才取得了成功。这也许就是392级台阶的真正含义吧!台阶中间设计了8个平台,代表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它代表着革命的道路是艰难坎坷的;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代表着伟人开阔的视野。我试着从下往上看了看,又从上往下看了看,果然如此,不由得感慨设计者的智慧和独具匠心了。
博爱牌坊的后面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义,青色象征着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拾级而上,抬头远观,整个中山陵依山而建,背靠紫金山,山上郁郁葱葱的树像站姿笔直的哨兵一样静穆在雨中,时刻而又坚定地守护着伟人。台阶两旁是茂密参天的大树,虽是在雨中,但更彰显了它们挺拔的身姿,似乎在无声地在诉说着它们的见证。走到陵园半山腰,回头向下望去,一把把五颜六色的雨伞像绽放的鲜花,鲜艳而又繁多。可见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程度有多深,这么大的雨也阻止不了这么多的人冒雨前来瞻仰这位伟人。
陵门上刻着六个字:民族、民权、民生,这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祭堂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祭堂里有孙中山先生大石像,高大、庄严而又神圣,对着石像,我仰视了许久,脑子里全是孙中山先生投身于革命事业的身影。像座东西两边是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的大理石上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二重墓门,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的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的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穹顶下,不大的墓室里,那么多的游客,无一人说话,大家都默默地从孙中山先生的石像前走过,我随着人流无比敬仰地瞻仰了伟人,对他肃然起敬。
出了墓室,站在陵门前环视整个中山陵,顿觉心胸开阔,心旷神怡,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笼罩着一层薄烟,薄烟随风轻轻飘荡,宛若仙境一般。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气魄,但这种仙境似的圣地足以震撼人心。导游小白说,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广州,百年之后却把陵墓选在南京,是因为南京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始发地。回首向上望去,雨中的中山陵更显得庄严肃穆。突然想起《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来,同时也想起一首描写中山陵的诗。
七律 . 二十年后再谒中山陵
一望钟山故国春,先生事业已成尘。
苍松碧柳梧桐树,白日青天谒墓人。
帝制从来千载垒,共和已去百年身。
长躬一鞠登陵处,似有江涛拍水滨。
冒雨小心翼翼地下来,一边走,一边吟诵着诗句,不停地感慨这个“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的宏伟气势。
我们踏上归途时,南京依然在下雨,这热情的雨呀,一直热情地陪伴着我们。
南京的雨呀,惹人爱;雨中的南京,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