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须排入大中小学课表。在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由班主任担任。双减背景之下,作为班主任,平时你是如何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随着作业的精简、培训的减少,学生可以自己灵活安排的时间增多,如何自主学习、合理地利用时间、成就更好的自己,成了学生新的“成长点”?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增多,如何减轻外界不良事物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与家长共处时间增多,如何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好亲子间的冲突?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关注学生学习疲劳、学习焦虑等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学会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升学择业”等教育,一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发展多种能力,埋下职业规划意识的种子。
2.与青春期有关的问题:
随着学业负担的减轻,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增多,加上初中生年龄特征,可能会出现青春期的情感萌动。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在美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也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开始认识到自身外貌不够漂亮或个子低矮,体形较胖等,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自怨,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如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则易产生爱慕虚荣,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初二、初三、包括高中时期,男女学生既表现为互相疏远,而又渴望与异性彼此接近,如果青春期教育不当,极易发生单相思,早恋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开展“何为美”、“自信人生”、“笑看挫折”、“青香蕉”等主题教育或微班会,也可以通过谈心,通过列举一些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加强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安全度过“危险期”,从而减轻外界不良事物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3.与家长有关的问题:
孩子在家的时间增多,与家长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更大,我们一方面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一步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情绪,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提升亲子沟通质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使家庭教育指导呈现良性循环。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深入的了解。
第一,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第二,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
学生的心理从混乱走向有序,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成长途中的每一个转折的十字路口,在辅导他们学业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完成出色的自我塑造。
组长分享:从“心”关注活动实施策略
现在心理健康的教育被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所重视,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抓实做牢心理测评工作,筛选重点关注对象,并建档立卡!精准扶贫!
2.每月召开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每个学生开展一次面对面的师生谈话活动,一个月内组织一次重点家访。对特殊学生建立一生一档,开展师生“一对一”帮扶结对活动。
3.主动加强家校联系,重点关注贫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现状,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4开展心灵对话信箱。学生把自己的小情绪通过书信形式给交流指导!
程老师分享:法布尔 在《我的一生》中说:
从来没有一种热爱、执著、坚持会被辜负!
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矢志不渝地做下去。
做最好的自己,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要坚持地做下去。
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名有独立人格的人。
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科学的精神。
生命的意义在于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自己所挚爱的事业。
恩慧老师分享:
今日为世界读书日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
更加不是为了盲从
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学习,永无止境!
结束语:
边读书
边教书
边研讨
边思考
一路有你,“疫”路同行,我们一起做好“四边”,再做教育的路上才会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