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逻辑化的思维推动创新?
我们可以把创新想象成一场寻宝游戏,在这个思维框架里,来探讨一下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创新的目标是什么。
追求创新就是寻找新的、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这种搜寻分成两种 :
一种是目标式搜索,叫做“功能先行”,就是从具体的需求或目标出发,找到能满足这种需求或目标的方法;
另一种是开放式搜索,叫做“形式先行”,就是先找到一个有创意的方案,然后看看它能不能解决某个问题。
目标式搜索就是你知道要找的宝物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用,你是在搜索一样具体的东西。
而开放式搜索就是你只知道大概方向,在一个可能藏有宝物的区域里到处寻找,希望能碰上宝物。
但不管怎么找,评价一件宝物(也就是判断一个解决方案是否有价值),是有一套原则和标准的。
创新的目标归纳为九个方面,包括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提高生产效益或降低成本、减少副作用、适应用户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样化需求,等等。
这些听着可能不新鲜,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它们始终是推动创新和创造价值的重要基准。
要知道,创新就是寻找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从现有的方案出发,也可以从新出现的问题开始。
但不管怎么样,目标都是找到那些能够突破困境或满足用户需求的新的解决方案。
那怎么找到这样的解决方案呢?
分成三个级别。其中一级方法有3个,二级方法12个,三级方法95个。
想象一下,在“逻辑创新思维”这个房间里,有三个文件柜,这就是创新的一级方法;
文件柜里有很多工具箱,代表二级方法;
工具箱里有很多工具,也可以把它们叫做探测器,这就是三级方法。
这些柜子、工具箱和探测器是一脉相承的,只要我们理解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在需要的时候去调用这些方法和工具,解决创新中的难题。
那这些工具箱和文件柜是怎么来的呢?
它们源于化学和生物学的概念,比如内生法是基于化学反应里的分解和合成;
替代法来自单一替换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学里的点基因突变;
组合法是基于化学的合成反应和生物学的染色体重组,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方法是基于自然科学中创新的基本逻辑产生的,并且从化学和生物的角度看,它们已经涵盖了创新的所有可能,所以有普适性。
换句话说,从化学和生物的角度看,所有创新的方法都跑不出这三个柜子,我们可以放心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