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尘闲云 闲云醉语
尊敬的各位读者:
自独家更新夏闲云的最新小说《溯源三 谁的傀儡》以来,夏闲云工作室收到了很多热心读者的反馈,包括对故事情节的讨论、对小说中人物的感受,以及仔细指出错别字等,我们对此非常感激。感谢大家的认真阅读、评论、转发。
为了将小说以更好的状态呈现出来、督促编辑工作,同时给热心读者提供一个小小的娱乐,本公众号发起“为《溯源三》挑错”活动。即日起,读者朋友从本公众号更新的文章中挑出一处错别字等错误来,可在文后留言,奖励1元(同处错误不重复奖励,以留言时间先后为顺序)。
欢迎大家以更大的热情积极阅读《溯源三 谁的傀儡》,更希望大家转发给更多的朋友们看到。阅读《溯源三》,精神、物质双收获。
《 溯源三 谁的傀儡 》
第三章 硕华和卿怡
(4)
文益大少爷大病了半年后,身体终于逐渐康复,可以出行了。这一天,他和父亲一起带着几个贴心的家佣,带着丰厚的礼品,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提亲之路。可是,这一行人没有走出多远,便被文益老太爷派人给追了回来。
原来,文益老太爷疼孙儿心切,见他身体日渐好转,便把他的婚事提到了最重要的日程。十多天之前,他派人去了茶区。他想确认一下阔仁家的基本情况,也确认一下那位卿怡姑娘是否如孙儿说的那样美好。
不承想,得到的结果却是阔仁卿怡已经嫁人。得到这个消息后,老太爷不敢耽搁,立马派人快马加鞭,追回了文益大少爷一行人。
得知卿怡姑娘已经嫁人,文益大少爷深受打击。他痛悔自己当初没有勇敢一些,没能冲破“老规矩”的束缚,直接向卿怡提亲。痛悔中,他也抱着一丝侥幸心理,不禁默默地希望祖父派人打探回来的消息是假的。最后,他决定亲自跑一趟茶区,亲自去探个究竟。无奈,他刚刚康复的身体还很虚弱,根本就经不起折腾,还没有启程,就再次病倒了。
在病榻之上,文益大少爷请自己最信任、最要好的朋友——广泽家的大少爷广泽纪淳代他跑了一趟茶区。广泽纪淳回来后,把阔仁卿怡和九幸德顺结婚前前后后的事情给他详尽地说了一遍,这使他又一次大病不起。大病中,他再次烦请好朋友纪淳代他去茶区,为卿怡送去一份厚礼,祝她和德顺新婚幸福,白头偕老。同时,也为阔仁送去一份厚礼,谢他那罐茶之恩。
从那以后,文益大少爷再也没有出去跑茶。他把文益家在那片茶区的生意全部转给了广泽家族,把其他茶区的生意交给管家负责。广泽纪淳不懂茶,也不是十分喜欢茶,但是为了文益大少爷,还是接下了那片茶区的业务。
不再做茶叶生意之后,文益大少爷反倒深深地爱上了茶,不知不觉中,品饮茶和收藏茶已经成为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直到他娶妻生子,直到他的孩子们长大成人,直到他成为文益老太爷,茶始终在他的生活中和生命里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成为文益老太爷的文益大少爷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品茶,尤其喜欢品饮他收藏的那些老茶。在品茶的时候,他时常进入一种脑袋里空空如也、心中却非常拥堵的状态。待到他的夫人过世后,这种状态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直到成了常态。不但如此,他的心底时常涌起阵阵的不安。这不安不断地提醒他,自己已经老了。接下来,他开始失眠,并且越来越严重。
为此,他先后查验了子孙后代在方方面面的表现,考核了他们在生意上的收益情况,又详细地了解了各家的感情状况,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儿孙们个个都挺好,不好的是他自己。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大限将至。
今天,文益老太爷决定抱出这罐在他心中价值连城的老茶和宝贝孙女硕华一起品饮时,心情是极为复杂的。他猜想,硕华多次拒绝前来提亲的人,一定是心有所属。他不想硕华如同他一样,因为不够勇敢而错失良缘,他要帮助硕华打开心扉,鼓励硕华去追求心中的人。
看着硕华熟练地去除茶罐上的封蜡,熟练地温杯泡茶,文益老太爷又一次感到了恍惚。他下意识地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头,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爷爷,您怎么了?不舒服吗?头痛?”细心的硕华瞪着大眼睛盯着祖父,关切地问。
文益老太爷没有回应硕华。他的视线有些模糊,眼前的硕华也越来越模糊,最后成了一团青色的影子。
文益老太爷用力地拍了拍脑袋,眯着眼睛,痛苦地问:“卿怡姑娘,是你吗?”
“卿怡姑娘是谁?”硕华的声音还没有落地,文益老太爷慢慢地昏迷过去。
文益老太爷昏迷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渐渐地苏醒过来。在他昏迷的时间里,他的好朋友广泽纪淳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文益老太爷的儿孙们怕累坏了广泽老太爷,一次又一次地劝他回去休息。可他坚决不肯回去,一定要待到文益老太爷醒来。
“广泽爷爷,您知道卿怡姑娘是谁吗?”硕华见多次劝广泽爷爷回去休息无果,便在他的身边坐了下来,想陪他聊聊天。
“卿怡姑娘?你听谁说的?”广泽纪淳惊讶地问。
“祖父昏迷之前说了一句‘卿怡姑娘,是你吗’。”硕华老老实实地回答。
“哦!”广泽纪淳一下子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长叹一声,幽幽地说,“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什么?谁该来?”硕华抓住广泽纪淳的手臂,关切地问,“爷爷,您没事吧?”
“我没事,我没事。”广泽纪淳拍了拍硕华的头,轻轻地说,“但有一件事,我惦记了大半辈子,你的祖父也惦记了大半辈子。现在我们都老了,也该把这件事说清楚、办明白了。”
“和卿怡姑娘相关?”硕华惊讶地问。
“是的。”广泽纪淳又长叹了一声,给硕华讲起了文益老太爷和卿怡的故事。
那么,这几十年中,卿怡生活得可好?她结婚后炒出的茶,可有贬值?
几乎令所有的人惊叹不已,阔仁卿怡婚后炒出的茶非但没有降低品质,反而较先前炒出的茶香气更加深沉和持久。
“这得有一颗多么纯净的心,才能在婚后炒出如此完美的茶!”
“卿怡这孩子果真是茶仙子。”
“九幸家可真是幸运啊,从此该发达起来了。”
“德顺人品好,所以才娶得卿怡。人品不好的话,也没有这好运气。”
不管人们怎样议论,阔仁卿怡和九幸德顺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结婚的第二年,九幸家在那从来没有名字的茶山上插上了“卿怡第二茶园”的牌子。从此,卿怡茶园有了两处,卿怡香茶的产量也就多了一些。也就是说,从此后卿怡要同时打理两个茶园,制作两个茶园的卿怡香茶。
有些老茶人开始心疼卿怡,派人劝卿怡不要太过劳累,派人劝九幸家人不要太过贪心。九幸家的人也不辩解任何,只是连连应允。
不论老茶人们怎样担心,卿怡香茶给九幸家换来了大笔的银子,使得他们家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同时,一些女人们开始议论说,卿怡多么多么有福,被九幸一家人照顾得多么好。不论是模样还是气质,现在的她和结婚前都没有什么不同。
在人们的热议和艳羡中,卿怡和德顺结婚已经三年了。让人遗憾的是,卿怡依然没有身孕。这个时候,人们又开始议论了。
“等卿怡生了孩子,卿怡香茶也就到时候了。”
“那可得尽早囤点,留着以后卖。”
“茶仙子,生了孩子也没关系吧?”
“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猜也猜不到的。”
卿怡香茶的价位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再一次飙高,九幸家一下子就成了大户人家。又两年后,他们新买了一个茶园,又租了两个小茶园,加上先前的两个茶园,大大小小一共五个茶园使得卿怡香茶的产量再创新高。
这个时候,人们议论的话题又有所变化,并且从公开地议论转变为悄悄地议论。
“这人呢,真没有十全十美的。卿怡有能耐吧?可结婚五六年了,愣是不生娃。”
“说也是呢。这好事也不能都给一家吧?钱赚得足够多了,总得缺点什么。”
“也不一定是卿怡不能生,没准是德顺的问题呢。多大的德享多大的福,他已经够有福气了。”
“卿怡整天从早忙到晚,五个茶园都要她一个人来打理,身子骨没累坏已经不错了,还生什么孩子啊。”
不管人们怎样议论,阔仁卿怡和九幸德顺过着自己的生活。就在他们结婚的第六个年头,德顺迎娶了第二个妻子。这场婚礼比德顺娶卿怡时气派很多,场面也更为浩大。据说,这场婚礼从提亲开始到着手张罗婚礼,都是卿怡亲自督办的。但是,婚礼当天,卿怡如同其他人家的大妻子一样,始终没有露面。
在那个时代,如果男人娶了一个不能生育的妻子,可以光明正大地再娶一个妻子。尽管如此,九幸德顺娶第二个妻子时,还是遭到了不少人的唾弃。他们为卿怡感到不公,为九幸家的薄情感到气愤。就在德顺举办婚礼那天,一些有名望的老茶人不约而同地跑到阔仁家,陪阔仁喝茶、谈天、打趣,唯独不谈德顺的婚礼。
阔仁的女婿娶了第二个妻子,他的心情自然不好。但是,在此之前,卿怡已经做好了父亲的思想工作。父亲见卿怡对此事毫无芥蒂,也就多多少少、真真假假地放下心来。
九幸德顺娶了第二个妻子后,一家人仍然和和美美、其乐融融。阔仁卿怡仍然痴心地忙碌茶园的事情,仍然淡如茶花、静净如初。
渐渐地,人们都习惯了九幸家的状况,也习惯了卿怡的生活状况。人们不但不再为卿怡感到不公,反而觉得,如卿怡这样的茶仙子,能够如此逍遥自在、无争亦无怨地活着,着实令人羡慕!
待续
本期编辑:银尘
图片来源:清荷 红梅
红尘闲云语录:
每个生灵在落地的那一刻起,每一思、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每一舍、每一得都在为自己铺路,路铺到哪里,去处就在哪里。所以,每个人都有他应有的去处。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凡所有执皆属自伤;凡所有贪皆为自残;凡所有恶皆为自亡。凡所有善皆不举善;凡所有慧皆不张扬;凡所有道皆归脚下;凡所有法皆归自然。
醉在尘世的边缘
醒于午夜的风口
醉醒之间
已是几度春秋
干杯,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