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实践中,角色扮演经常被用在帮助求助者演练新的行为方案。经过咨询会谈求助者也许能够接受新的想法(即替代思维),对于行为改变求助者可能没有信心。对求助者而言,新的行为意味着风险,同时他们也可能担心自己并不具备相应的技能,最终把事情搞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咨询室对行为方案做一些模拟演练,就能增强求助者把行为方案付诸实施的信心,同时也可以演练相应行为技能。
行为预演的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形式帮助求助者实践新的行为方案。在这里,求助者和咨询师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必要时互换角色),演练可能情况和相应的应对技能,咨询师可以对求助者自动思维和行为反应予以指导,最终确保行为演练取得成功。
求助者前些天过生日,老公买了生日蛋糕,却没有买生日礼物,求助者失望,进而指责老公很小气,后悔自己当初看错了人。经过咨询会谈求助者认识到老公很可能不了解自己心愿,她需要把自己的心愿向老公提出来,老公就更有可能达成自己心愿。当咨询师要求她回家后和老公提这件事情显得没有信心,担心老公依然拒绝。
咨询师:我们在这里做一个角色扮演,演练表达心愿让老公答应买礼物的过程,这样能够提高你完成这项任务的信心。现在我来扮演你老公,你扮演自己,看看你是怎么样提出要求的。
求助者(自己):老公,我还是想要一个礼物,没有礼物这个生日过得很没劲。
咨询师(扮老公):老婆,我给你买生日蛋糕了,家里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不要乱花钱。
求助者(自己):我一年来辛辛苦苦上班工作,下班带孩子,舍不得买名牌化妆品,要个礼物怎么啦!
咨询师(扮老公):你辛苦,我也辛苦,你省钱,我也省钱,大家都在为家付出。
求助者(自己):(很无语,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
咨询师:刚才的对话中,你主要陈述了自己想要礼物的理由,这样的说法没有打动对方,诉诸感情也要对老公共情。现在我们更换角色,你扮演老公,我扮演你,重新对话。
求助者:好的。
咨询师(扮求助者):老公,我这个生日过得真没劲。
求助者(扮老公):怎么啦?
咨询师(扮求助者):我盼了好久,希望生日能够收到你的生日礼物,结果没有收到,很失望。
求助者(扮老公):我给你买生日蛋糕呀。
咨询师(扮求助者):是的,可人家还是想要一个生日礼物,你给买的生日礼物。
求助者(扮老公):老婆,家里要还房贷,花钱的地方多得很,不要乱花钱。
咨询师(扮求助者):是呀,家里花钱的地方很多,可我还是想要你给买一个礼物。
求助者(扮老公):老婆,要懂事,不要随便乱花钱。
咨询师(扮求助者):是的,不要乱花钱,可我还是要想要你给买一个礼物,你看这样好不好,你买一个5000元的礼物就行了。
求助者(扮老公):5000元太多了,银行卡上也没有多少钱了。下个月还要给孩子交培训费呢。
咨询师(扮求助者):是的,下个月要给孩子交培训费,我还是想要一个礼物,4500元的礼物行不行?
求助者(扮老公):4500还是太多,这样吧,买个2000的怎么样?
咨询师(扮求助者):谢谢老公,我想要的那个礼物稍微贵一点,需要3500元。
求助者(扮老公):3500有点贵哦。
咨询师(扮求助者):是有点贵,收到这个礼物我会很开心。我会开心很长时间的。你希望我开心吗?
求助者(扮老公):那当然,我当然希望你开心。好吧,给你买!
咨询师:刚来的角色扮演中,你学到什么呢?
求助者:不要和对方讲道理,认同他说法,反复提出自己的要求。
咨询师:是的,认同对方就避免了争执,反复表达心愿让对方意识到这件事对你很重要,沟通过程中妥协也是必要的。接下来我们再次互换角色,你扮演自己,我扮演你老公,把你学到的技巧应用起来,看看能不能说服老公给你买礼物。
求助者: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