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学习打字、演奏乐器、开车等活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则有着内在的共通之道,这一发现令我深受触动。
在学习初期,无论是何种技能,都依赖前额叶皮层进行有意识的缓慢操作,就像阅读时逐字逐句的理解,其他技能学习中手势动作的逐个雕琢,这个过程是费力且笨拙的。然而,随着不断地练习,熟能生巧的魔力逐渐显现,控制权转移到运动皮层与基底神经节,原本需要全神贯注的动作变得自动化。这让我意识到,阅读中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亦是如此,从逐字理解到快速领会文意,大脑的运作机制在悄然变化。
自动化的重要性更是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它释放了大脑皮层资源,避免了认知瓶颈。在现代社会,多任务处理是常见需求,若各项任务都依赖前额叶皮层与顶叶等区域的执行控制网络,必然会顾此失彼。就如同阅读时若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理解,便难以分心去思考其他问题或进行笔记记录等。而当技能熟练后,大脑在睡眠阶段对知识的巩固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神来之笔。深度睡眠助力语义记忆或陈述性记忆的巩固类化,快速眼动睡眠强化视觉与运动学习及程序性记忆。这表明,无论是阅读积累的知识,还是其他技能学习中的经验,在睡眠中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整合与强化。
这一原理让我明白,在学习的广袤天地里,不应局限于学科或技能的边界。阅读中培养的专注、理解与记忆的提升策略,完全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我们可以利用大脑的学习规律,刻意练习,促进技能的自动化,同时重视睡眠对学习成果的巩固作用。如此,方能在多元的学习之旅中,更加高效地汲取知识,提升自我,实现从一域到多域的学习能力拓展与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