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教学活动?这是在关注学生。
学生都学到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这也是在关注学生。
我在教学中是否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教学计划的改变当然包括教学方法的改变,但教学方法的改变主要源于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为什么呢?这里隐含着一个结论: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如果有机会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我会在教学时进行哪些调整?为什么。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调整。请大家注意,这里有个条件——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
提供学生的作业样本,要能够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所达到的效果,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
在备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情的估摸;教学的终点,也就是这堂课要达成的课程目标;从起点到终点的两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组织“学的活动”,包括刚才讲到的构成“学的活动”之一的课堂作业。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反思中关注学生的学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