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战国时期

        八十年代,村子人多,尤其是孩子多,年轻人多。

        一天农忙结束,老人们早早睡去。晚饭前,该挨揍的小孩已打骂到位,碗洗了,猪喂了。男人们在一起打牌;妇女则在厨房有一句没一句的拉呱;小孩在月光下蹿,不睡觉的狗子和不睡觉孩子如果凑进大人,立马遭呵斥。

        六十年代我姐他们,不是大人不是小孩,他们的夜晚最有意思。

        如海洋深处的游鱼,他们聚在村中央,高谈阔论,个个成了演说家。常互怼,什么“王熙凤”“刘姥姥”“孙二娘”……一个个我不知道的人名蹦出。争倦了,月亮躲进彩云中,他们方罢休。

        为了一席之地,增加辩论的含金量,各种书籍在他们中流转,甚至还有手抄本。女孩子家满墙《大众电影》封面,《收获》、《当代》、《春风》、《十月》这些也出现在村子里,当然,《民间文学》、《故事会》也很有市场。

      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们,组织村际篮球比赛,再合情合理打架,挥洒荷尔蒙。

      夜晚,不在村里开辩论会,便串门,是七八十来个的规模。门大敞,笑声顺出门,透出墙缝,飘过瓦缝。

      我喜欢翻阅大姐的书,可是很多时候,房间挤满了人,大声说笑。“你们走吧,吵死啦。”我实在受不了。“你这个死丫头,以为自己能上大学啊!”

    “这么不贤惠不搁不住人,住到亭子山上哈!”

        嘲笑中全是不屑,你一个屁孩儿,怎能阻碍年轻人的思想碰撞呢。

九十年代,离开村子。

那批月下辩论的的人纷纷成家。

      大姐他们,男的看港剧,女的向往琼瑶式的爱情。

        琼瑶用琼瑶的方式离开了。

      六十年代的青春已逝。我们村的战国时期没落,乡村再无那种野蛮的鲜活。

                    2024年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写作背景:时间是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一点三十三分。上海仲秋,夜凉如水,窗外,刚刚被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肆虐后...
    疆山骄龙阅读 812评论 17 13
  • 心结 本文写作背景:时间是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一点三十三分。上海仲秋,夜凉如水,窗外,刚刚被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疆山骄龙阅读 51评论 0 0
  • 一 2021年初秋,北京西二环边上的大糖梨烤鸭店,一个小包间内,坐着两位70岁的老太太。桌上一份烤鸭、三盘蔬菜;一...
    园艺工人阅读 2,102评论 32 91
  •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据我妈妈说,我出生后,因为是困难时期,家庭人口多,孩子又多,家境太贫苦,连吃饱肚子都是...
    1992年的爱情阅读 485评论 0 44
  • 七律 赴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参加蓝氏文化研討交流会以记 “天下蓝氏一家人” (...
    兰光宗_63_西语_退休阅读 4,606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