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又名雪豆、寒豆、淮豆、蜜豆、毕豆、麦豆、金豆、青豆、麦豌豆、麻累、回鹘豆等。为豆科,豌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豌豆原产于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现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其引入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江西等多个省区。因《本草纲目》中有“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之句,后渐称豌豆。
豌豆为攀缘草本植物。株高0.5—2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羽状复叶,具小叶4-6片,小叶卵圆形。花单生于叶腋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冠颜色多样,多为白色和紫色。荚果,长椭圆形,顶端斜急尖,背部近于伸直,内含种子2-10粒。种子圆形,青绿色,有皱纹或无,干后变为黄色。
豌豆喜温、喜湿润、喜光、耐寒、较耐旱、不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持水力强的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和壤土为佳。花期6-7月,果期7-9月,各地花果期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豌豆是中国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鲜嫩的茎稍、豆荚、青豆是深受喜爱的淡季蔬菜,可以炒豌豆荚、做豌豆苗汤等;干豌豆可做豌豆酱、发豌豆芽后炒食等。不论何种吃法,均给人以色鲜味美之感。
用干豌豆种子还可加工成豌豆粉丝、豌豆淀粉、豌豆蛋白粉等众多豌豆食品、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用青豌豆可加工制作罐头食品和脱水、速冻食品。
豌豆入药始载于《饮膳正要》。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随息居饮食谱》等许多本草著作中均有记载。豌豆以种子入药。中医认为,豌豆性平,味甘,无毒。归脾、胃二经。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利小便、解疮毒、止泻痢、调营卫、消痈肿之功效。可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尿频、白带、乳汁不通、泻痢、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等症。
豌豆中的养分全面而均衡。据测定,豌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脂肪酸、磷、钙、铁、钾、钠、镁、锰、铜、锌、硒、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止杈素、赤霉素A20和植物凝集素等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豌豆具有较多医药及养生价值:1、预防牙龈出血;2、预防感冒;3、抗菌消炎;4、抗氧化;5、防癌抗癌;6降血压、降血糖;7、提高机体免疫力;8、抗皮肤衰老,使人面色红润;9、防治糖尿病。
豌豆在中国还颇具文化蕴含,无数文人墨客将其倾注笔端,借以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