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宋人对龙园胜雪与白茶接近极致的变态追求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为了斗茶。何为斗茶?斗茶,也称“茗战”,它是古人以某种约定俗成的品饮方式对茶之品质优劣进行比较的一种集体活动。宋代生活中上至宫廷、下及百姓均乐此不疲。为何要斗茶呢?
宋徽宗赵佶在其《大观茶论》中给出了堂皇的理由,“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其时“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天下之士,厉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
宋代,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人阶层壮大,大夫阶层有闲,市民阶层崛起,整个社会安闲舒适,生活富足。南、北宋之交的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中记述了当时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宋代第一大玩主宋徽宗败国又做俘虏,不是个好皇帝,但是此人在琴棋书画方面无所不能,对茶的制作、品饮更是精通,甚至亲自组织茶、酒之会且亲手点茶赐与臣下。蔡京《保和殿曲燕记》:“赐茶全真殿,上亲御击注汤,出乳花盈面。”又引《延福宫曲宴记》云:“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点茶品饮与斗茶娱乐成了有宋一朝皇亲贵戚、士人墨客、僧道两教、市井小民离不开的生活内容。宋人说“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
在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瑰丽的茶、酒、琴、香、馔之文人集会。诺大的黑色方形案置于树下,案上摆满了蔬果食物,茶酒杯碟。文人们或立或坐或持盏,交谈正欢。不远处有一群小童子正在备茶,茶托、茶盏,茶筅、具列均可目见。一童子手持茶勺,正在将点好的茶汤舀入茶盏,其左侧焰火正旺的炉子上,有汤瓶煎水。
刘松年,号清波,南宋宫廷画家,他的传世作品《撵茶图》、《斗茶图》生动地绘录了南宋茶事之景。《撵茶图》中,画面右侧绘有三人,一僧人伏案执笔,另两人端坐其旁观览;画面左侧绘有两人,其中一人跨坐矮几,专心致志地在转动石磨,“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厌声喧万壑雷”,正是北宋黄山谷《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中所述之碾茶场景。另一人立于茶案旁,左手端着茶盏,右手提着汤瓶正在点茶。案上有茶筅、茶盏、茶托及茶仓等物。其左手边是煮水的风炉、带有盖子及提梁的茶铫,右手边是贮水瓶。
在民间,斗茶亦是一种有娱乐性的社交活动,刘松年的《斗茶图》中朋友四人在清幽的环境里享受着斗茶的乐趣及彼此的友情交流。
后图:
宋.赵佶《文会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刘松年《斗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版权声明: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文字及图片,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