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

三摩地

1开悟前,劈柴挑水

开悟后,劈柴挑水

是什么改变了

是内在的抗拒改变了

内在挣扎已经放下了

或者说领悟到挣扎的这个人

其实是个幻相

个人意识和神圣意识达到一致

三摩地是全然的放下所有内在的抗拒

对所有无常的现象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都能体会到内在安详

如此即是证得了

放下抗拒并非容忍某些事情

内在自由也并非依赖于外在条件

当我们接受现实如其所是的时候

我们全然的内在能量和所有行为

都与道(空性)一致

历史上的圣徒、智者和觉醒者都学到此自我臣服的智慧

2你不能指望局限的自我从思维想象出三摩地是什么,就像你无法跟一位盲人解释颜色是什么,他的思维无法知晓,他无法凭空捏造。

当你见过了月亮,就可以通过倒影认出它来。

真我一直在那里,它无处不在,但你却没法体悟到它的存在。由于真我超越思维和感官,当你学会辨识和顺从时,就能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体验到奇迹。

不要试图从欲望中解脱,因为追求从欲望中解脱也是一种欲望,也不要试图变得寂静,因为你所做的努力本就是一种运动,寂静本就在那里,保持寂静和觉知。当你放下所有的选择,本源就会显露,但不要执着于本源。

3

我们实际上不是对“物”本身上瘾,我们不是对毒品酒精性爱食物上瘾,而是对它们在我们体内产生的感觉上瘾。(我们要的其实是感觉)

我们停止在变化的场中追逐任何东西和任何念头,我们在觉知中止息,停止对思维和感觉做出反应。所有的苦难都是由于我们相信了我们的思维,抓紧这些固有的习惯,评判或者标记任何想法或感受是好是坏,我们允许每一个想法和感受保持原样,就不会排斥任何东西,也不会被思维所困或被它的内容所吸引,这样我们“经由否定”路径就接近绝对。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当最终真相显现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这段旅程中究竟什么发生了变化?那山和水还是原来的样子,是你对山和水的看法消失了,你不再去分辨好坏对错痛苦快乐,而只是体验(罗卜特的纯原体验)。

我如何放下苦?对于思维来说,这是一个悖论,因为有限的思维无法觉醒。我们要从对角色的认同,到对生命维度认知的过程中觉醒。(引领我从虚幻走向真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三摩地篇: 1.现在要阐述什么是瑜伽了 2.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 3.于是看者(真实自我)安住在自己纯洁的本...
    郁云美阅读 8,610评论 0 0
  • 在荔枝电台分享《巴坦加里的瑜伽经》有一段时间了,第一是自己在练习瑜伽,通过这本瑜伽经,对瑜伽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徐徐说道阅读 4,423评论 0 0
  • 2017年,他创作电影《三摩地》,截至目前,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被誉为“21世纪最受推崇的现代觉醒电影”,观影...
    明瑰阅读 9,243评论 0 0
  • 为了要体悟三摩地,必须把注意力从影子移开,从思维中移开,转向光。当一个人从来只习惯黑暗,他必须慢慢地让自己熟悉光。...
    树_a4ab阅读 2,144评论 0 0
  • 禅定(Dhyana)——在前一阶段专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心灵对身心内外一切活动,努力保持超越性的观照和觉知的练习(...
    善若吧阅读 9,8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