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年少的时候想成为作家,但毕业之后却渐渐淡忘这个想法,为什么写作呢,是为了得到夸赞吗,为了名利吗,为了那些陈列在图书馆名著分类里的书吗?那时候我文笔尚佳,无论创作,还是日常作文都几乎满分。也趁着满腔热血,用不完的力气,写来写去,写很多。也并不觉得累。
文笔尚佳的前提是酷爱读书,那时候我总是攒下钱在每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走上二十分钟去图书馆,选购各种各样的书,一周的一本,周而复始。从现代到近现代,到古典文学,到先秦诸子,到日本的太宰治,村上,介川,到美国,到德国,到俄国,屠格涅夫,坨老。以至于看到现在看到哲学,更加的言简意赅,以及反哲学。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父亲那里,那个秋天,看着火车道,无边无际的轨道,和列车。沉默又沉默一个下午。从绿叶到枯叶,落叶。感情经历颇为不顺。一路彷徨,一路荒凉所以那时候的我总是闹肚子情愁于伤感,只好痛痛快快的写下来。但是我越来越沉默,我思考所有,看到的,感觉到的,似乎一切都没有意义。不,不是没有意义,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金钱。而下放下,而是中庸,而是,道。这是我那时候悟到的。
天地不仁已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看似无情,也是自然规律啊。我结识过很多比我更有才华的人,更博学的人。他们与我谈论文学,谈论生活。也是一副看透一切的样子,但生活中却也是一般苦恼和哀愁。在于什么呢,在于放下!什么是放下呢诸君,放下,放下一切,放下智慧,放下知道智慧的智慧,这是我从佛陀那里领悟到的。红尘万千苦恼啊,你我皆是争渡人。只那开始,也愈加沉默寡言。但内心却愈加安宁,虽然还有很多遗憾。那时候才有一点明白,无为而为便有位,的意思。也在高兴哪位老先生并没有什么都放下,故而留下了那五千字的真言,我也有幸拜读。
年少时也曾嫉恶如仇,深夜伏案而渡鲁迅先生,每每有感,也是满腔热血,想象着也做一名先生一样的战士。为人民,为那些希望之火加一把柴。这是我后来一直没有放下的想法。这个时代总是有些不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新思想的流入,以及抛弃很多国学文化。谈不上好于坏,也管不了那么多,但也难免痛心。只希望诸君能多加思考,不要被蒙蔽双眼,寻求真正的真理。
人到20岁以后似乎就很难改变,有时候我在想鲁迅先生痛心疾首写下的这些,又能改变多少人,现如今还有多少人涌他的名。莫说更为久远只人,那时候我仿佛明白了,我能做的似乎就已有自己。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世事如此,但总有希望,总有真正的猛士。总有甘愿为柴火的人,否则那就可怕。
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