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连续听了几个教育较发达省份的人工智能应用分享讲座,有的深耕智能体制作和应用,有的借助AI把课堂情境深化活化,有的侧重研究ai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有的试图挖掘 AI在学生探索式学习中的巨大潜力,大家各有侧重,也各有千秋。
的确,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曾追问如何让因材施教,从千年理想照进现实;如何让课堂突破时空界限,成为激发创造力的无界平台。人工智能正以创新引擎的姿态为这些问题书写答案。它不仅是技术的跃迁,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让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被看见,让教师的智慧在数据赋能中更具光芒。
一系列的讲座听下来,觉得大家的应用水平比2025年春节有了更长远的进步。起初大家还只是在使用技术让教学内容更有趣更生动,现在大家研究的就更深入一些,想让这种技术来变革课堂教学的流程模式。
当然能开讲座的一定是深入研究的过的人士,不仅能说清楚工作学习中怎样用技术,更能说明为什么要用技术,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育人目的。
比如以前多次看到的老师给学生制作职业梦想照。这个技术许多老师都掌握了,但是此位老师分享的时候,除了技术操作之外还深挖了这种技术的应用场景。
可以打印出孩子按照个人理想长大后的虚拟照片,把它贴在教室,组成一个梦想墙;再比如以此来做一次职业启蒙规划或者是兴趣探索主题班会;把图片制作成数字人,长期陪伴学生来实现自我认知与成长认同。看来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可挖掘的点还有很多很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