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日更第60天。
曾经看过一本书,印象里书中说的一种方法,很受触动,近几年一直在享用:认识“我”最好的方法是“跳出自己看自己;以旁观者的心境,客观地观察和评判自己的言行,当烦躁和焦虑时,先接受它,关照它,使自己尽快平静心境;当自己能量满满心情愉悦时,赞扬自己的行为,提升满足感,使自己的状态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
我们常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当你跳出自己去观察自己的时候,容易跳出“当事者”,冷静做一名“旁观者”,避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高度兴奋和迷惑迷离。
早晨醒来,准备出去锻炼,隔窗看见下雪了,稍有些懊恼,因为特别盼望公休日跳舞不受时间约束,尽情畅快;看着自己的小懊恼,对自己说,快欣赏一下雪松,这不是应验了昨天写的“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嘛,雪来了,气温骤降,注意“春捂秋冻”之春天保暖,身体康健。
坐在床边,开始计划今天的事情,一周一次的理财作业今天务必完成;闺女女婿外孙过来吃顿午饭;重新构思单位近期的一场讲座。把计划讲给老公听,他表示支持,三顿饭全由他负责。
仅用清水洗把脸,坐在书房,开始逐字逐句学习理财课程的视频笔记,琢磨作业解析,把作业顺利准确完成,必须把基础内容掌握清楚,虽然内容有些多,但一点一点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开动脑筋,感觉比想象的简单些。在理财APP上实践,原来在解析材料里看得头蒙脑胀的截图,被沉下来想去攻破的我一环一环地做下来了,虽然花了好长时间,但很有收获,很有感触。
在沉着做题的过程中,对自己非常赞叹,跳出自己看自己,对“我”的这种执着和刻苦精神,非常满意和惊奇。
上午宝宝被他爷爷送过来时,乖乖的,听话极了,我放下手头作业,从书房走出,和宝宝一起,开心玩耍,享受这份天伦之乐。老公在厨房做菜炖肉,等待女儿女婿中午过来吃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午饭,聊着家常,享受着其乐融融的祥和氛围。宝宝午休,时间较短,爸妈带着出去玩会儿,又有些困意,回奶奶家了。
今天一天,我在书房累计待了6个多小时,晚上老公在外面处理事情,无人催促我吃饭,一直在书房待到九点半(觉得是七点多)才吃晚饭,边吃饭边想,当你想学习一样东西并安排在计划中,落实起来的劲头确实不一样,精气神很足。但是这么晚吃饭,对身体无益,劳逸结合的分寸没有掌握好,还是要身体第一。
晚饭后,收拾厨房,感受到“扫除道”的快乐,自己看自己,赞赏“我”收拾就收拾彻底的要好精神。
一天中脑子里一直有完成作业的挂牵,在完成作业中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和宝宝玩耍时,暂时忘记课程作业之事,专注投入在宝宝身上。
睡觉前,整理日更文章思路,完成日更文章草稿,明日早晨修改发布。时至今日,日更劲头不减,有兴趣,有想法,抒发愿望强烈。
多数人善于评价别人,却不能客观地审视自己。事实上,跳出自己看自己,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自知)?在哪儿(定位)?干什么(责任)?为什么干(目的)?今天对自己满意吗(反省)?明天干什么(计划)?等等,更清晰的认知自己,才能更明确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过 “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
年龄在增加,心态仍积极,状态似青年,思想很活跃,劲头十分足。自己看自己,满意加惊喜。 为自己点赞!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