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活随笔
打招呼,是人与人之间见面的一种问候语。
在街路上,公园里,小区内或办公室等公共场合,遇见亲朋好友、熟人及陌生人,打一声招呼,问候一下,彰显一个人的礼节与素养。
当你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说明你为人热情,人缘好; 当别人和你打招呼,你礼貌地回应,说明你的修养。反之,场面尴尬……
昨天下午,我若有所思地低头徘徊在市区清远路,忽然,耳边响起了一句“嗨,你好!”的招呼声。随着这响亮的招呼,我转身一看,是一位摆在路边维修手机贴膜的中年老板向我打招呼。老板中等身材,微胖,满脸笑容。咋以为,他是叫我看手机贴膜的。不料,老板吐着东北腔调的普通话:“你不记得了吗?我以前常在你开的书店里买报纸看。”
“哦,这样的啊!好多年了,有点忘了,不好意思啊!”我随即礼貌性地一下子回答了好几句。
说实话,书店没开已有近十个年头了,突然听到了一声久违的招呼,内心还是觉到澎湃激动的,为此,我要感谢“打招呼!”
十年前的一个寒冬的下午,我推着六岁儿子的自行车走在街路上,迎面碰到一位经常在我书店买杂志的老顾客走过来。我立即用普通话向他打招呼:“你好,去哪里啊!”
“你好,去哪里啊!”对乐清人来说常用的口头语。想不到,这位老顾客却用惊讶的眼光,莫名其妙地白了我一眼,然后勿勿走了。看到他消失的背影,我琢磨着自已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还是认错了人?
在反复确定自已没有认错人的情况下,我陷入了沉思: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招呼,何止为引来白眼狼呢?后来,这位老顾客像时间的踪影一样消失了在我的书店。通过这次冷遇与尴尬,使我产生了不再轻易去打招呼的念头。
感谢打招呼,它能给足我的面子!前不久,我在一面店里吃面,一声暖心的招呼:“应老师,你也在这里吃啊!”我抬头一看,感觉面有点熟却记不起是谁。家长似乎看出了我的表情,立即附着说:“我是×××的家长,看来你忘了吧!”
“哦!我想起来了,你好你好,你家孩子现在上那所学校了……”其实,我脑海里已记不清了,但为了礼尚往来,只得回了几句,以免让家长尴尬。
这个普通的一声招呼,立即引起了几位正在吃面顾客的回眸一笑,老板娘给我端面时也特地关心我:“你是老师?是哪里的老师!”
一个适当的招呼,宛如饥饿中的一碗面,吃在嘴里,饱在肚里。
礼多人不怪!打招呼,说通俗点就是问候语,但现在有些人却没把它当一回事,遇到擦肩而过的友人也不打声招呼。其实,打招呼还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情感交流。它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是礼仪和修养。它即可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也可唤醒人性间那张冷漠的脸孔,迎春而花开。
感谢那位老板一声久违的招呼,它唤醒了我要主动向他人打招呼的习惯,告诉自已做位积极向上的热心人!拙诗一首:
街头回眸有人叫,
面熟中年难忆起。
迎声寒喧为礼往,
招呼多了朋友多!
应智乐/9.13日于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