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凡四训》讲记——改过之法(第十三讲)1

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能“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一生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让世间的人都说某某家的孩子有出息、有贡献,让父母感到光荣、欣慰,也让自己的家族感到欣慰,这叫光耀门楣。其实这是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很自然提起的一种责任心。假如不能光耀门楣,是很羞耻的事情。

一个人从小就有羞耻心,为父母、为家族去努力,就有自强不息的动力。不只为光耀门楣,我们今天学了圣贤教育,要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

20世纪70年代汤恩比教授讲:“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不忧命之短”,不担优自己能活多长,乐天知命,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白来一遭,每天尽心尽力为天下着想、为民族着想。

我们有没有把握帮助别人离苦得乐、走向幸福的人生?我们都笑不出来了,怎么引导别人笑呢?笑不出来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心有干千结。

俗话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就会有敬畏的心,不敢放肆地去造恶。现在这个时代,人就是没有接受因果规律的教育,觉得没有天地鬼神,甚至于死了就没了,所以这一生就放纵欲望,造无量无边罪。所以因果教育很重要。人明白伦理道德,耻于作恶;人明白因果报应,才不敢作恶。

人,仁爱的原点在哪?在孝道,在父子有亲这个天性。天性恢复了,亲爱自己的父母,这个爱心扩展了,很自然地就爱一切人,进而爱一切的生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