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作为萧太后的情人,同萧绰的爱情被记载在无数的正统史书和野史轶闻中,让人无限的遐想。
萧太后这个词会有些笼统,因为辽朝历史上所有皇后都姓萧,简单的说,萧家就是后族。
然而每一个中国人脑海里,对于萧太后最直观的印象多半是杨家将里面的那位萧绰太后,当然,人们也叫她萧燕燕。
不过对于她的那位情人,韩德让,或许就没有那么熟悉了。
一朝选在君王侧,私定终身奈若何?
萧燕燕作为辽国的皇后,在她二十九岁的时候,丈夫辽景宗去世。儿子做皇帝的时候才十二岁,而南方的宋国的赵光义却意图夺取辽国的命脉,燕云十六州。
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国贵族,然而在燕燕小的时候就已经不在人世了。内有宗亲咄咄逼人,外有强邻虎视眈眈,她几乎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韩德让则是辽朝的世袭汉族大臣。他的祖父韩知古是唐朝末年被契丹人抢走的汉人奴隶。而他的父亲则是辽朝的大将,韩匡嗣。
野史中常说,萧燕燕和韩德让少年时本来私定终生,然而辽景宗却横刀夺爱,抢走了燕燕做皇后,拆散了这对鸳鸯。
虽然野史不足为信,不过就在萧燕燕刚刚接过权利的时候,她率先想到的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两个,堂兄耶律斜轸和情人韩德让。
萧燕燕几乎是泣不成声的在两个人面前哭诉自己的处境,可见她对与韩德让的信任,已经不是君臣关系可以解释的了。
两败赵炅守国土,一纸澶渊安百年
韩德让也没有辜负这份器重和感情。早在辽景宗没有过世的时候,他就代替父亲守卫燕京。
此时赵光义刚刚消灭北汉,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直接收复燕云,面对乳臭未干的韩德让,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然而韩德让却死守幽州十五天,为援军争取了时间。而当援军同宋军战斗焦灼的时候,他又率领军队杀出幽州,直插赵光义的大营,导致宋军大败,史称“高梁河之战”。
随后赵二不死心,又在几年之后,发动了第二次对辽战争。他兵分三路,准备围剿辽国。
然而有了依靠的萧燕燕则派耶律休哥抵御曹彬,耶律斜轸进攻潘美。
最后,她同韩德让带着儿子辽圣宗亲赴战场,抵御曹彬。萧太后亲自披挂上阵,大大鼓舞了契丹军队的士气,他们截断了曹彬的粮道,大败宋军。
又斩首了潘美的副将杨业,装杨业的头颅在盒子里,传送三军。这一举动彻底击溃了宋军的意志,和赵光义的雄心。史称“雍熙北伐”。
而在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韩德让同萧燕燕再次率领二十万辽国精锐进攻宋朝。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澶州之下。
他们在这里受到了强烈的抵抗,最终同御驾亲征的宋真宗签订了和约,从此辽宋百年无战事。史称“澶渊之盟”。
厮守百年望千年,只羡鸳鸯不羡仙
所谓“有辟阳之辟”的意思就是说,萧绰年轻的时候,曾经被许配给韩德让,然而被辽景宗横刀夺爱。
不过在辽景宗死后,萧太后就将韩德让招入了她的身边。从此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游猎出行,都是举案齐眉。哪怕是同宋朝签订合约的时候,宋使都是看见两个人同坐在一起的。
曾经有一次,涿州刺史耶律虎古对韩德让出言不逊,说他同太后两个人之间不清不白,就被韩德让当场打死。
而在一场马球比赛中,萧太后更是小女孩心态爆棚,看见韩德让被契丹武士撞下马,她立刻下令处死了这个契丹武士。
甚至她让儿子辽圣宗不能直呼韩德让的名字,而是叫他“叔叔”。同时赐给了韩德让“耶律”姓氏,所以韩德让也叫做耶律隆运。
而在韩德让摄政监国期间,大大推动了契丹人汉化的进程。
他们二人团结契丹和汉人,统一考核官员。同时确立了科举制度,从而让辽国士子也能进入官场。
他们积极修复战争给辽国子民留下的创伤,减免赋税,增加田亩。一时间,辽国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而最终,萧燕燕在统和二十七年将权利交还给了辽圣宗,同年十二月,在行宫中去世。而没过多久,韩德让也死在了征讨高丽的回军途中。
这样的皇室爱情故事,往往发生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又好像是后来的多尔衮和孝庄太后。
虽然南方政权常常出于自己的道德观去败坏北方的统治者,然而现在看来,却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令人遐想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