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不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用,对普通学生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也有效。
在罗伯特·J.马扎诺(Robert J.Marzano)博士的“精准教学本系”中,例文被称为“样例”。服务于学习的样例,“一步一步地
曼示或示范了如何执行技能、策略或过程。这是一种指导性操练,在 学生刚开始学习关键内容时最为有效。”
样例分为多种类型,在写作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有四类。
第1类名家经典。
第2类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3类有典型问题的文章。
第4类教师的“下水文”。
提供样例之后,需带领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解构。原因如下:
第一由样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对其进行拆分,才有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看到作者操作程序,组织方法。
第二由模仿的意义决定。
触碰到样例的内部构造,发现组合规律,才是真正的模仿。
第三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契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让“元认知”得到发展。
如何有效地使用样例?
第一,样例应与要学习的写作知识相匹配
应提供与要学习的知识相匹配的样例。匹配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模仿与迁移。
样例更大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纯粹模仿样例中的语言。应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而不是仅仅通过单篇样例积累语言。
第二,要凸显样例中的写作亮点
教师和样例要对写作亮点加以凸显,才能起到支援与辅助作用。
第三,让学生对迁移进行预演
简单模仿语言和段落结构,都只能算是完成了第一步。将对样例
学习的结果迁移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意义更大。
让学生在样例学习与写作实践中间来回切换,学完一个点,就畅想如何运用。预演进行得越顺畅,学习的效果越好,样例发挥出的作用越大。
习作教学中的样例,这样设计与使用更有效
第一:有效删减,减少与目标无关的认知负荷
第二:批注关联,缩短从样例到核心知识的认知距离
教师设计批注,可以给学生写作提供三类重要提示。第一类是“写了些什么”,提示学生写作内容要符合要求;第二类是“写得好在哪里”,意在引导学生欣赏并借鉴;第三类是“用了什么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达成目标的程序性方法。
第三:局部凸显,增加对细节的阐释
如何帮助学生坚持写日记
第一种方法:游戏式日记
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次写日记时,让他们相信“我可以”“我能胜任”“写日记很有意思”,甚至就鼓励学生写流水账。这么写日记,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写日记的良好心态,让他们觉得写日记不难,有意思。
第二种方法:读写统整式日记
如果能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作,学生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因为书是读不完的。将写日记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为了写日记,要去多阅读;多阅读后,便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可以写。读和写,形成良性互动。
低级版:鼓励学生写“阅读+摘录”式的日记。
中级版:鼓励学生写“阅读+感受”式的日记。
高级版:鼓励学生写“阅读+评价”式的日记。
特级版:鼓励学生写“阅读+关联”式的日记。
第三种方法:主题创作式日记
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连续创作日记。例如,设立
一个主题后,持续写一个完整的、篇幅较长的故事。
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日常,描绘自己的成长史。一段时
间后,再看看自己的日记,会发现自己的笔力在提升,思想在变化,风格在形成,写作意识在成长。以至于学生若哪一天没有写日记,会浑身不舒服。这个时候,学生学习写日记就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用童话故事引领学生写作
我们为什么如此喜爱童话故事?它的魅力来哪里?
童话故事简洁而紧凑的构思,就是让其熠熠生辉的法宝。
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情节,创作故事最重要的是构思。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能把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构思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笔力”。
只有让学生爱上写作,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构思的故事很特别,被人推崇、受人喜欢,学生才能有继续往下写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