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认知能力,这是他的特色。老子开始,他对人问题,他从认知能力开始着手,提出一种观点:人的认知他很自然地就会去区分。区分就是我为了生存,我必须分辨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害,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分辨之后就有欲望。欲望出来就会争夺。
所以人的区分一方面是为他的生存不得不做区分,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这个分不清楚还能活命吗?但你分出来了以后,就物以稀为贵,大家都要去争夺那个区分之后好的东西,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负面的后果。
第二步就是要把区分提高到避难,避开灾难,你透过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教训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后面会有灾难,那就先不要去碰它避开它。许多人在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观察之后可以做到这一步。但这样还不够。
第三步是从区分、避难,到启明。启明就是觉悟。从整体来看,从道来看,所以这是道家的一种修行的目标。
以老子来说,从认知就有三种境界。
庄子认为人的认知确实有这些功能,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第一个:人类中心的价值观。通常你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那往往这种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在庄子里就提到三种分辨,也是在《齐物论》里。
第一,真正舒服的住处是什么?
第二,真正可口的味道是什么?
第三,真正悦目的美色是什么?
从这三方面来分辨,其实也很简单。比如:猴子住在树上很舒服,人住在树上紧张的不得了,你跟猴子说,这里有一个沙发床你来睡吧,他并不喜欢的。你如何想象一只猴子在床上盖着棉被睡觉呢?庄子里就用了很多故事讽刺儒家,儒家强调礼乐教化,就像让一只猴子穿上人的衣服,他不干的,一定撕碎为止。
所以你说什么是舒服的住处呢?住树上对猴子来说是舒服的,住池塘里对泥鳅、对鱼来说是舒服的…所以,你问什么是舒服的住处,各种生物都不一样,不要以为人所说的好就是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