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育观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即使是在今天,也仍是语文教育研究无法回避的。经过思考之后,我的理解是:语文是人的言语生活;语文教育是人的言语生活教育;其核心价值是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其宗旨是成言立人。语文教育过程有三个层面:言语行为、言语能力、言语生活。语文教育过程具有整体性、体验性和创造性。语文是人的言语生活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人们思考语文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坐标,有什么样的语文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过程和结果。而对这个问题,众多专家和学者给出的回答又实在太多。在语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都在无声地诠释着对语文的认识。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统一答案,这种探讨到底有没有最终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对 语文的认识逐渐深刻,“语文”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清晰。为了让认识不断深入下去,让“语文”不断清晰起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和思考,一方面不要统一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留下探索的空间给明天。有时,思考比答案更有价值。
语文是人的言语生活。语文中当然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各项知识,当然有读写听说各项技能,但语文从本质上说,不是那些知识和技能的集合,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人的言语生活,指的是人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心灵生活,指的是人的整体生命活动,是人活出生命斑斓的色彩,显示出生命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出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语文,从本质上看,是人在生活,是人以言语的方式去生活。诚然,语文不是人的生活的唯一方式,因为人的生活还有其他方式,如听音乐的时候,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调息入静的时候,以及僧人瞬间悟道。这些时刻人们不是以言语的方式生活,而且从根本上是放弃言语参与的。多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活现象。但是, 一个人不管有多少种生活方式,言语生活始终都是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言语生活就是人的精神生活,言语生活水平就是人的精神生活水平,言语生活质量就是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语文,从过程上看,是人在创造新生活。人的生活中,每一个时刻的内容都是不重复的,都是新的生活,人要时刻应对生活中每一时刻的挑战,没有哪一个时刻的经历可以照搬到下一时刻。因此,人的言语生活中,每一个时刻都是言语创造的过程。人在言语着,就是人在生活着,就是人在创造着。在言语生活中,人更是构建了一个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心灵世界,正是在这个世界中,人尽情地展现着创造的潜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真正的生活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
语文,从内涵上讲,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全部信息。语文能够承载的东西是丰富多彩的,而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真善美,都可以在语文中直接或间接的呈现。除了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多彩的人性之美,在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人生的幸福和苦难、欢喜和惆怅、绝望和梦想、奋进和退缩、欲求和无奈, 这些都是人生的色彩,都是人的气息。而文学的价值在于慰藉心灵,陶冶情操, 拓展精神空间,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整体提升。一次,一名学生将“培育”的“育”字写成“盲”字。抓住这个机会为学生讲解“育”的字形:“育”字上面是倒写的“子”字,这是孩子出生时的情形,下面是“肉”字,就是说孩子生了,母亲用心血去养育。学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从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把“育”字写错过。言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篇文章,表层知识的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汉语文的文化内涵尤其丰富博大。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语文是人的言语生活。因此,语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的言语生活教育。而言语生活教育,是“人”的教育,其宗旨是成言立人。成言,就是发展学生的言语生活水平;立人,就是在言语生活教育的过程中为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的底子”。因为是“人”的教育,因为要成言立人,语文教育就不单单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发展言语,教师重在教书;滋养心灵,教师则是在育人,让学生在言语学习中成人;感受中国文化,教师则是在育中国人,育现代中国人。发展言语就是提升学生的言语生活水平,引导学生把字写好,把话说好,把书读好,把文作好。滋养心灵就是让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情感、拓展视野、完善人格、提升精神生活的境界。感受文化就是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语文教育的深层内涵。一个个汉字写法的背后不仅仅字理,更是先民的智慧,是一种文化的内涵。
知识是立命的,文化才是立人的。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三者在语文教育中是统一在一起,互为表里的。比如,人学习一个词语,就意味着打开一扇生活的窗口,意味着进入这个词语所开启的一个世界;学习一篇文章,就意味着进入一种感受和思考生活的过程和方式,意味着和世界上另一个心灵的接触、 碰撞、交流,而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的过程就是在这样的言语实践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