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于1919年4月第一次访问日本。4月25日,他抵达东京车站。5月1日,公演在东京帝国剧场正式拉开帷幕。5月30日,梅兰芳回国。
1924年和1956年,梅兰芳又去日本进行了两次演出。
在梅兰芳以前,日本学者对中国戏的观感都是喧嚣吵闹的,表演充满了象征性和程式化,色彩艳丽,音乐嘈杂,观众台和后台充斥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知名文学家,《罗生门》的作者芥川龙之介带着优越感写道,习惯了中国式肮脏后台的梅兰芳必然会惊讶于帝国剧场漂亮的化妆室。但是,梅兰芳的表演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作家永井荷风一直对传统日本文化进行怀念和追寻,1919年,他在帝国剧场观看了《贵妃醉酒》后,在日记中说,中国戏剧比当时的日本戏剧更有艺术性,这也加深了他心目中现代日本文化的破灭。
著名女诗人与谢野晶子看过梅兰芳表演后不久写了一首诗,她将将那天晚上的世界与美丽动人的中国古代绘画联系了起来,形容它散发出灿烂的红色与粉色光芒。梅兰芳的表演是流淌着的让世界沉浸其中的神奇佳酿。女主人公醉了,演员梅兰芳醉了,整个世界醉了,连响亮的乐器(胡琴)也醉了。
1956年,梅兰芳第三次赴日演出。他的表演激发日本战后诗人茨木则子(1926—2006)写下了一首辛酸的诗《内疚的鼓掌:致梅兰芳》,她表示,梅兰芳的表演之美引发了日本人的罪恶感,因为正是日本的侵略让中国人遭受了战争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