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或者一段经历本身是什么样的,并不是紧要的,而我们为它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更为重要,会对之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许,我们会经常翻出来过往的一些事情,反复地说,来重复确认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如果没有那位老师的恶意羞辱,我成绩不会下滑的。”“如果当初父母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我绝对比现在混得好。”“如果当时选择了留在大城市,我今天就飞黄腾达了。”......我们会把现在的不如意的一部分原因,归于某些事件上,使其成为责任者。
其实,钱德勒的的一则哲学中提到,现在,只有现在,现在是存在的,而没有过去,过去是不存在的,我们经常认为的“过去”是自己赋予意义的过去,用这一段过去来衬托现在的如意或者不如意。
一种更好的方式是面对现在,把自己内心执着地认为的过去放下,抛弃受害者心态,不把责任推卸给所谓的过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在,敢于正视现在的如意或者不如意,接受现在,去改变现在。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经常会习惯性地去指责别人,他有多可恶,导致了如今的问题出现,给自己造成了麻烦;也会诉说自己是多么地可怜,总是会遇到这些不好的遭遇,难以脱身,多么痛苦;而只有少部分人,则会冷静地思考:这件事在警示什么,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可以解决问题。我们设想在遇到问题时,眼前有一个三面的骰子,分别是“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以后怎么做”,在没有情绪、思路清晰之时思考,我们应该更关注哪一个面?对“可恶的他人”一通指责之后,依然无法改变现状,并不能解决面临的棘手问题,同样地,“可怜的自己”也只能感动了自己,让自己沉浸在自怨自艾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而问题依然挡在面前,并不会自动消失。唯有选择思考“以后怎么办”,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勇敢地面对现实,去主动地承担责任,去想方设法地寻求方法,用行动改变现状,问题才会变小并消失。因此,面对现在,我们要把常规的“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抛掉,采用改变现状的行动去面对,世界就会变得更广阔。
敢于面对自己,敢于诚实地面对现在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把过去彻底地剥离开来,用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在,接纳现在的自己,或好或不好,都是自己,要和他平等地对话,积极地改变,把自己现在的样子活出来。
因此,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现在:我如何改变?我能做什么?怎么做?......彻底地抛弃对他人的怨恨与对自己的可怜,勇敢地去行动,去面对,去改变,去感受现在,让自己首先成为自己的粉丝,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以自己为傲,当和自己能够和平共处了,再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就更容易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