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一盘散沙。练字和健身最近都没有很好的坚持,又把自己活成了平庸不堪。时隔半月,终于再次点开樊登读书。重新开始听书,总觉得生活得有点光亮,向着光亮迎着光的方向重新活出朝气蓬勃的姿态。
刚开学的时候总觉得太忙了,没时间练字也没时间写作。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悄然而去。对待工作也失去从前的热情,变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自己的心态。对待现在的工作缺少用发展和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扑面而来的问题,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劳作只会让人失去斗志。直到读到《深度工作》这本书才了解到工作也分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
在微信、微博、网游、直播、淘宝……种种网络社交、娱乐、购物当道的时代,我们必须静下来反思:互联网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还是早已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的深渊。
什么是浮浅工作?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为什么人们不容易进入深度工作?
人们工作的时候一般会出现
1最小阻力原则
人们一般工作的时候先易再难,难的问题迟迟不愿解决。
2忙碌代表生产效率
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却感觉什么都没有做。忙碌的时候效率比较低下。
3对互联网顶礼膜拜。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他小事情分心,收到一条无关紧要的消息,一遍又一遍的刷朋友圈……
如何进入深度工作?
第一条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 、双峰哲学、节奏哲学
第二条策略(拥抱无聊)
人们为什么闲下来就看手机?因为我们太恐惧无聊了,我们觉得无聊是一个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在任何地方都闲不下来。
这里边就提到了心智残疾的问题,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就是像我们现在这样,随时就要拿起手机来看。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就是你说,我现在是因为没事,所以等我需要专注的时候,我就能专注了,没那么容易。我们尽可能变的让自己不那么容易联系到,专心进入到深入工作中。
第三条策略(远离社交媒体)
手机中有许多应用其实用到的几率不大,如果有应用超过三天不用就卸载掉。我们要过一种精简生活。不要让互联网不知不觉中偷走我们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