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李娟
读李娟《走夜路请放声唱》
第一次读李娟的书是《我的阿勒泰》,像很多人一样,马上就喜欢上了她的作品。清新、朴实、灵动,还有不时出现的自黑式幽默,那些离我们遥远的民族风情,读来感觉非常新鲜,妙趣横生。在经典与流行书林中,仿佛是夏末秋初的风,人神清气爽。
从此,不管在何处,见到李娟的作品再不放过。读得多了,对她的生活轨迹也逐渐清晰,依然喜欢她举重若轻的风格。我当然知道,李娟多年漂泊的生活非常艰苦,物质条件很差。但是,因为她欢快的文字,我一直以为李娟是生性乐观的,尽管也以为苦,却能顽强地适应生活,乐观洒脱,就像她的妈妈。和另一位写过漂泊文字的女作家三毛相比,李娟更多了参与感,少了猎奇、观赏和矫情,和所有普通平凡的我们没有任何距离。
直到看这本《走夜路请放声唱》,我方知道自己此前的误读,曾经的肤浅。这本书里的文字尽管大部分和阿勒泰系列写于同一时期,风格却迥然不同。有那么多伤心无助,有那么多迷离的哀愁,有那么多无望,简直让我怀疑:这是同一个李娟吗?
当然是,只不过是李娟的另一面。少年时和外婆的相依为命,自卑、敏感,不愉快的学校生活;青春时的迷茫孤独,那些生活中的黑暗,在这本书里展现出来。李娟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内心伤痛,让人不由得心疼她,想去安慰帮助她。
以前我的阅读是肤浅自私的,更多地为放松自己,却忽略了很多。忽略了李娟的年龄,相同的年纪,很多人还在父母庇护下,而她已经承担生存的艰难;忽略了生活的常态,生活原本就是明多之处暗易多,欢浓之时愁亦重,谁也不可能逃脱。所以,有什么理由,苛责李娟永远要给我们快乐?
李娟自己在序言中说:实际创作时,阿勒泰的文字写得非常艰难,写这本书时则轻松许多。由此可见,这些悲伤的文字才是李娟的真情流露。在更多时候,她把泪水拭去,呈现给我们生活中明亮的部分。把悲伤留给自己,把温暖、快乐带给大家。
所以,李娟给我们的那些单纯美好自然的生活,更多的是因为一颗悲悯之心。就像她自己说的:“因为从小生活动荡,才更贪恋宁静与一成不变;因为历经暴力,才更愿意描述平安与温柔;因为悲伤,才敏感于喜悦……”经历了对她的误读,我更感觉到李娟的可贵。
正因为这些哀愁中结成的美丽文字,如此理解我们的心思,如此慰藉我们的心灵,所以相隔尽管天地遥远,却没有任何距离。她的快乐让我们快乐,她的悲伤也让我们悲伤,她引领我们坦然审视平凡的生活,即使贫穷、孤独。最让人欣慰的是,尽管世上有那么多的哀愁,李娟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我以为,这是对李娟善良、丰富、高贵、努力的最好回报。